分享到: | 更多 |
19世纪,朝鲜半岛上一个教授儒家经典的私塾。
韩国1998年9月25日发行“成均馆大学建校600周年”邮票,票面上即为明伦堂和“仁义礼智”四字。邮票背景为金黄的银杏树,象征孔子杏坛讲学。
1984年10月5日,越南发行“河内解放30周年”邮票3枚,第2枚为河内文庙奎文阁。
■ 曾光光
提 要
儒家文化圈中各国的文化相似性具体体现在文字、考试制度、教育制度、政治制度等方面,其中最能体现儒家文化圈特征的是儒学在东亚、东南亚各国的尊崇地位,儒学在古代中国、越南、朝鲜、日本都曾长期居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
近代以后,伴随中国作为儒家文化圈核心地位的动摇,儒家文化在日、韩等国的影响也渐趋式微,它们各自以主动或被动的方式展开了近代化历程,分别以不同方式走上了“向西转”的道路。
不管是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儒家文化圈各国的侵凌,还是儒家文化圈内各国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还是二战后儒家文化圈内部意识形态的对立,都只是使儒家文化圈暂时处于发展低潮,从历史文化发展的大趋势考察,儒家文化圈终会走出历史发展的低谷,迎来新的生机。
1
古代中国是儒家文化圈的核心,儒家文化的早熟性、稳定性使其对周边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向心力
儒家文化圈是指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曾以儒家文化构建基础社会,至今仍然保留了儒家文化的主要或部分文化传统的区域的统称。在近代以前,儒家文化圈主要包含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目前儒家文化圈主要包含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越南、朝鲜、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地区。进入近代以后,由于遭到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儒家文化圈内各国或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儒家文化圈处于历史的发展低潮。二战以后,随着儒家文化圈内各国相继走向独立及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儒家文化圈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从历史文化发展的大趋势考察,儒家文化圈正逐步走出历史发展的低谷,迎来新的生机。
既然儒家文化圈为“圈”,就有一个核心的问题,这个核心包括文化核心与区域核心两方面。古代中国儒家文化的高度成熟与文化上的连续传承使古代中国逐渐成为儒家文化圈的文化核心;疆域上的长期相对稳定与朝代的更迭有序也使古代中国成为儒家文化圈不可动摇的区域核心。古代中国文明的发达程度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远远高出周边地区,这种文化上的领先态势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开始发生变化。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看,当相邻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文明程度不一的时候,文明程度高的地区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其文明会逐渐向相邻地区扩展、渗透。与中华文明的发达程度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远远高出周边地区的态势相应的就是中华文明的对外输出与影响,其中,日本、朝鲜(含今朝鲜与韩国)、越南等国家作为与古代中国的近邻受到的影响最大。这些国家在古代时期在语言文字、教育制度、考试制度等诸多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