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五百年祁剧传承有人
//www.workercn.cn2014-08-05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李 军

  7月,湖南省祁阳师范学校首届“祁剧班”毕业汇报演出在祁阳县祁剧团剧院开演,43个学生演出10个剧目,时长达3个多小时,有传统折子戏,也有新编剧目,演员精湛的演出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梧桐代有新簧鸣,雏凤清于老凤声。

  岁月悠悠曾繁盛

  祁剧又名祁阳戏、楚南戏、汉剧,因发源于500多年前的祁阳而得名,广泛流行于湖南省的祁阳、衡阳、邵阳、零陵、郴州、怀化等地区,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州、桂林、平乐、柳州以及赣南、粤北、闽西一带,是湖南省八大古老戏剧中影响最为深远、辐射最为广阔、历史最为悠久的剧种。

  祁剧音乐丰富,传统剧目达940多个,音乐曲牌1079支。祁剧唱腔分高腔、弹腔、昆腔3种,声腔高扬激昂,伴奏乐器以祁胡、月琴、三弦、板胡(瓜琴)、笛为主。祁剧脸谱有92种之多,一般只用红、黑、白三色,多注重眼、鼻、口的勾画,线条刚劲有力。祁剧中现有的行当可以分为生、小生、花脸、丑、正旦、小旦、老旦七行。祁剧表演粗犷朴实、技巧独特,表演艺术多从生活出发而向舞蹈化发展,同时又融合了拳击、舞剑等民间武术,动作优美,也颇具乡土特色。

  然而,曾令梅兰芳发出“祁阳弟子满天下”之叹、被郭沫若称为“全国第二的优秀剧种”的祁剧,如今却少有人知。

  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情感表达方式改变,祁剧也跟中国其他戏剧一样,逐步淡出广大群众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生活。

  祁剧目前近乎衰落,传统剧目流失严重,新剧创作又举步维艰,过去的上千个曲牌,已有近200个失传。祁剧的编剧、作曲、导演、演员等人才更是严重缺乏,加上老艺人相继离去,传统艺术无法传承,高腔、昆腔剧目也已失传,很多绝技现已无人能演。据调查,湖南现有的祁剧演出团体中,大多已名存实亡,尚能正常演出的仅剩两三个。

  同心共筑祁剧梦

  让具有500年悠久历史的祁剧再现辉煌,是当代湖湘人民的祁剧梦。

  近年来,祁阳县委、县政府为抢救、传承、发展祁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立了祁剧发展基金,县财政拨款大幅增加,还启动了祁剧人才培养工程;此外,还积极组织国内外戏剧艺术专家、学者和创作人员对祁剧进行总结,出版了32万字的《中国祁剧》和近25万字的《祁剧研究文集》。政府还加强了剧团、剧场建设力度,为演出提供场所。

  为适应广大农村群众的口味,祁剧主推小舞台、小分队、小型折子戏,每年送戏下乡200场以上,既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又实现了剧团的经济效益。同时,资源整合也让祁剧日渐重返城市舞台。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2008年,祁剧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祁剧的复苏,但如何让祁剧焕发出新的活力,仍任重而道远。

  不管什么戏剧,最终要群众喜欢才有生命力。祁剧要发展,关键要改革——改变一些老旧的观念,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观、价值观。

  在表演形式上,要大胆融入现代元素:一是在保持祁剧特有风格的前提下,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并举”;二是改革演员发声,除小旦、正旦采用真假嗓相结合的方法外,其他行当演出现代戏均采用本嗓,而对祁剧传统戏,唱腔方面则全面继承;三是在音乐设计及伴奏形式上融入现代元素,努力进行祁剧艺术新的审美探索。

  在文化传承上,要力保祁剧传承有人。一方面,教育系统要向青少年普及祁剧知识;另一方面,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形成长效机制,激励年轻演员投身祁剧事业。

  在政策扶持上,要加强宣传,拓宽市场。有关部门要继续扶持戏剧创作工作室,为剧团提供新剧本、生产新剧目,既要保留祁剧的原汁原味,又要有新时代的气息。另一方面,剧团本身也要与企业及其他部门挂钩,实行戏企“联姻”,活跃演出市场,通过祁剧电影的拍摄和放映,让祁剧走向大众。

  地方特色不能丢

  在四川随处能看到川剧脸谱做成的文化创意产品,时刻被强调的文化意象对于宣传推广地方文化起到了很大作用。

  我们可参考四川等地的做法,将祁剧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舜帝勤政爱民、退位让贤的大爱,娥皇、女英生死相随的坚贞,“摩崖三绝”的奇文、奇字、奇石……将祁剧的宣传演出与这些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