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祛除“文艺雾霾”,回归为民初心
封寿炎//www.workercn.cn2014-10-17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段时间以来,文艺圈风生水起、乱象丛生。一则“锋菲复合”的新闻,可以引发数亿跟帖和全民热议;郭美美、凤姐、干露露等网络红人,通过“向下赛跑”不断拉低道德底线:“审丑”、“逐臭”等恶俗趣味,获得不少人的追捧。“贵圈”何以如此乱?恐怕症结就是“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了偏差。

  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但是,文艺界有些人却淡忘了这一出发点。为了金钱,为了出名,不惜搏出位;在粉丝数量制造的光环中,迷失了自己,以为自己拥有特权,可以罔顾法律和道德规则,“为常人所不能为”;更有甚者,为了获取所谓的艺术灵感,吸毒、嫖娼、参赌,美其名曰“体验生活”。这些人的行为就像“文艺雾霾”,乌烟瘴气,让人恶心、窒息。

  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往交流的扩大,人们的思想趋于多元化,娱乐方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但是,越是在纷繁复杂中,越是要坚持“初心”,如此才不至于找不着北,在迷乱中沉沦。这颗“初心”,就是“为了人民”。如果文艺只围着市场逐利,那么只会让“泛娱乐化”泛滥成灾、娱乐至死。如果文艺只为文艺,它就会躲进自己的小天地、小圈子里,自我封锁、脱离现实,失去灵感的源头活水,失去旺盛的生命力。如果文艺脱离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只是肤浅地唯所谓国际潮流马首是瞻,那种只学皮毛、没有血肉和灵魂的创作,与其说是文艺作品,毋宁说是文化垃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人类文明史上都罕有其匹。然而,我们的文艺创作,却难以与这种伟大实践、与这个伟大时代相匹配。我们至今仍然很少涌现堪称伟大的小说、戏剧、影视作品和诗词歌赋。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一些文艺工作者脱离人民群众,脱离社会生活这片丰厚沃土,无疑是重要的原因。

  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值得文艺工作者倾注全部思想和感情去体验、去创作。在我们广袤的土地上,在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的背景前,十几亿各族人民每天都在热情地生活着、创造着,他们的文化、精神、道德和审美,蕴含着伟大的力量,呈现出中华文明独有的精气神。文艺工作者应该走出书斋,走出自我的小圈子、小天地,到人民群众中去行走、倾听、观察、体验和思考。一件作为时代品格和精神结晶的艺术作品,需要艺术家对时代、对人民倾注全部热情,才能与整个历史文化脉络血肉相连,蕴涵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才能植根于广阔的社会生活,植根于人生的历练与体悟,指向精神世界的内省和提升。

  一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必须有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艺术。在越来越快速的生活节奏中,保持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哲思冥想;在越来越发达的资讯挟裹之下,严肃思考那些事关前途命运的重大命题; 在越来越富足的物质生活中,以精神之独立去制约欲望的扩张;在“快餐文化”冲击之下,潜心创作真正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具有高尚文化品格、反映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文艺作品,记录人民实践、反映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提供精神文化的深厚沃土,这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