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文艺要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我们的时代呼唤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前不久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是一部来自生活的喜剧,它别有新意地呈现了转型中的农村社会,为农民荧屏形象和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为此,我们特别刊发评论和编剧的创作心语,供读者参阅。
——编者
《马向阳下乡记》可以称为近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中有新意、有内涵、有亲和力的优秀作品代表。它直面当前农村改革的焦点和难点,在深切体察农村现实的基础上,描摹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艰辛和曲折,也寄寓了人民群众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马向阳下乡记》是一部轻喜剧。它的喜剧性不是来自调侃和戏谑,更不是来自无厘头的恶搞,而是来自人生的智慧。通常来讲,制造喜剧效果需要夸张和变形,但《马向阳下乡记》的创作者很懂得艺术的辩证法,在需要夸张和变形的时候多半会采取一种节制和保留的态度,这种态度让作品更富于感染力,成为一部智慧的喜剧。
中国农民是富有智慧的。以往农村题材电视剧所表现的,多半是农民纯真、质朴的一面,而《马向阳下乡记》独辟蹊径,用妙趣横生的细节演绎平凡百姓生活中的智慧,人物性格、情节、对话都充满了智性元素。这是它最具特色的地方。
智性强化了人物的精神特质。《马向阳下乡记》的智性元素最集中地体现在马向阳和刘世荣这两个人物身上,在两人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电视剧从容不迫而又耐人寻味地展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完成了人物性格的塑造。马向阳巧妙地引导刘世荣为修路出力,精心挑选通路时剪彩的村民代表,坚决阻止齐旺财重新量地,都体现了他的智慧。实际上,马向阳和刘世荣又有一点相似,他们身上都有那么一点执拗,那么一点不服输的劲头。不过,体现在马向阳身上的,是带领村民追求幸福生活的进取精神,而体现在刘世荣身上的,则是追求私利的斤斤计较。有趣的是,马向阳和刘世荣也都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村会计梁守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马书记真是有大智慧啊!”马向阳的智慧超越刘世荣之处,就是能将个人的生活追求融入社会的变革发展之中。
刘世荣是这部戏里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也是近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他精明、狡猾,但不猥琐,有心计、有能力、有权力欲,也有些自负。这样一个人物,如果放在合适的环境中,理应成就大事,然而农村的现实环境限制了他的发展,他性格中的自私、狭隘限制了他的能力,他的眼光也就局限在大槐树村,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挖空心思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以往,这样的人物常常被当成反面角色来处理,或者被简单化,但《马向阳下乡记》不是,它通过描绘刘世荣身处的各种矛盾,写出了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写到刘世荣终于站到保卫大槐树的人群中,让这个人物显得更加立体、丰满。
作品的生活质感不是作者强加的,而是从生活中生发、提炼出来的,浸润于大槐树村村民为人处世的态度中。这里所说的生活质感,除了生活气息之外,还意味着对农民独特思维方式的把握。《马向阳下乡记》真切地写出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他们的善良、质朴,同时也不回避他们的狡猾、功利和短视,也写出了当生活突然展现多种可能性时,他们的迟疑、反复和无所适从,更写出了他们最终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正由于对这种生活质感的独特把握,《马向阳下乡记》虽然没有追求强烈的戏剧冲突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平实的叙事充满动人心魄的力量。
当然,《马向阳下乡记》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它对当下农民生存状态的揭示还不够充分,把当代农民的诉求仅仅归结为发家致富,未免有简单化之嫌,也淡化了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内心的痛苦。再有,作品的爱情戏多少有点游离于主要情节线之外,对故事的发展没有起到推动作用,马向阳、周冰、小曼这组人物的纠葛显得有点牵强,有人为的痕迹。归根结底,马向阳的爱情故事难以打动人,是因为他和周冰、小曼的关系对人物性格的成长没有产生多少影响。此外,结尾用刘家老宅的一把大火来解决人物矛盾和戏剧冲突,明显缺乏可信性,也缺乏力度,这里,还是应该从人物关系、人物性格冲突的逻辑中寻找解决冲突的办法。
作为一部具有独创性的农村题材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成功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它不仅为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更为这一题材领域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