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译莫言作品 看中国文学
叶果夫//www.workercn.cn2014-11-02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俄罗斯,文学批评家、读者和博主对译成俄文的莫言作品,有什么反应?

  2012年10月以前,除了一些研究当代中国文学的汉学家以外,谁也不认识这位著名的作家。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俄罗斯人对他作品的兴趣陡然变大,尤其是他的第一部俄译长篇小说《酒国》就在这个时候面世了。莫言像一颗闪亮的星星冲进了俄罗斯文学苍穹。大量各种各样的反响几乎爆棚了。一位俄罗斯博主对莫言作品《酒国》做出了如下的评语:“毫不夸张地说,这部小说是文学的一个新现象,没有类似的。也许这部小说是非常中国化的。事实上,俄罗斯读者不认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没有可与之相比较的。《酒国》这部小说需要长期认真的阅读与深思熟虑的读者。”

  可惜的是,今日这种深思熟虑的读者在俄罗斯并不多。在当代俄罗斯文学与欧美译成俄文的作品中,大部分是消遣读物。在2012年以前,俄罗斯出版的中国内地作家的作品比海外华人作家的少,因为出版社是根据西方批评家的评价进行选择。然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情况改变了,俄罗斯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兴趣高涨起来。

  两年前,俄罗斯读者开始看莫言的书,但他们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第一部译成俄文的长篇小说的反应截然相反:一半读者欣喜若狂,而另一半读者说读这篇小说是在浪费时间。这是莫言试验性的一本小说,作家使用很多后现代写法,各种各样的中国知识丰富,包括古今历史、诗词、成语、歇后语、名言等。在这种知识的瀑流下,非加脚注不可。这部小说里暗语、没说完的意思也很多,中国人都能懂,但外国人不一定能看懂。

  推广中国当代文学才开始,像任何事情一样,各种困难会很多。但是,最大的困难当然是文化差异。一位俄罗斯批评家表示,除了英文、法文,还有一个斯堪的那维亚文书籍以外,诺奖委员会只靠翻译者的推荐选择诺贝尔奖获得者。开始翻译莫言的书,我才了解到他是当代最好的作家之一。《丰乳肥臀》是一部惊心动魄的作品。我以为,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只有一个办法,用加脚注的方法才能使完全不了解中国现实的俄罗斯读者明白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常识、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古今情况等。另一位俄罗斯文学批评家表示:置身生动的异域景色中,从弥漫着美食烹饪、酒精味道的隐喻中挤过来真不容易。俄罗斯读者看完《酒国》后,或许会有这种感觉。

  一说到脚注,我们就需要面对出版社对脚注的态度。任何文本以外的脚注都会增加书本的容量,增加价格,可能降低书本的销售。出版社反对脚注,所以译书里的脚注很少。但与此同时,脚注是应该有的。我是脚注的支持者,我翻译的小说脚注比较多。比如,在俄译《酒国》的446页里有200多个脚注,在俄译《丰乳肥臀》的830页里有260多个脚注,在俄译《生死疲劳》里一共有300多个脚注。对读者来说,脚注很重要,能够帮助他们准确理解与深入体会《酒国》的奇幻之旅和《丰乳肥臀》的历史之景。应该对难翻译的地方进行解释,比如一些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话、双关语等。尽管文本会增加一些,但是原文不会缩短。民族习俗、历史人物、地理环境、革命事件、社会运动、历史史料、剧作杂志、文坛史实、文艺理论等难免需要注解。注解大多采用音译加意译的方式,通过脚注内容阐明音译,扩展意译。整体来说,是简洁扼要、清晰明快、客观自然、符合事实的。从读者的阅读接受度和跨文化交流角度出发,这种注释是必要而成功的,是对小说思想的呈现和主题的提升,其意义和效果是积极的。

  限于篇幅和译作体例,《丰乳肥臀》俄译本无法对富含中国传统民俗和历史文化的因素进行详细的注解,也无法深度呈现中国独特的儒家思想和审美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异国读者的阅读困难,阻隔了俄罗斯读者对小说情节、背景的了解和对作品思想的深度把握,进而直接影响了当代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阅读接受和审美评价。对俄罗斯读者来说,莫言仍然是遥远的、陌生的。小说里充足的注解在相当程度上把小说变成了一个中国风俗习惯的手册。

  总之,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传播中国文化与文学很重要,特别是对青年人来说。青年汉学家们发现了莫言的作品,表示很高兴。多年住在中国的俄罗斯人承认,他们重塑了对中国的看法,重新发现了中国。

  《酒国》后,《丰乳肥臀》也面世了,十足怀疑派也不得不承认,莫言是当代最出色的作家之一。批评家则表示,莫言把非常强烈的现实主义、民间故事、怪诞幻想与高大宏伟的历史性,丰富地混合在他制造的锅里。他们被惊人的、超国家的感召力迷惑了,感慨以前怎么不认识莫言呢?另外,可以说莫言的高密乡、马尔克斯的马康多、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现在不光是地理概念,而且是文学标志。

  莫言的声望在俄罗斯越来越大。俄罗斯文学短评里《丰乳肥臀》位列前十,还入选2013年5部最有趣味的作品之一。《丰乳肥臀》从2013 年初以来一直是畅销书。总的来讲,在俄罗斯,全国各地都开始认识莫言。

  克服文化差异,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特点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只是需要时间,需要翻译家的努力和专业的态度。(作者为俄罗斯汉学家,曾任圣彼得堡文学出版社总编辑)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