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王海明//www.workercn.cn2014-11-01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早已有的词汇。“文”与“化”的并用,最早出现在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挂·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经过历史的梳理以及中华民族的日益壮大,当今的中国文化正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迅速向世界各地蔓延,在不断丰富自身发展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发展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则更是先辈们传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她是需要我们运用睿智不断变化而传承下来的。还记得那句“外国人都把那京剧唱,叫做北京opera”,京剧作为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近年来更是得到国际友人的喜爱,画上脸谱穿上戏服,真是有模有样。不得不说的还有书法、武术、剪纸等等,这些吸引外国人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今时代飞速发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不但没有丢失自己原本的色彩,反而更加华丽。正好比,你舞着细纱长裙孤傲冷艳,我穿着丝绸旗袍温婉柔美;你哼着饶舌口令,我唱着流水知音。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这样巧妙地存在着,是中国文化发展坚固的基石,更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突显自己独特的魅力。

  从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至2014年9月,中国国家汉办已在全球122国家合作开办了457所孔子学院和707个孔子课堂,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为什么要传播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意义何在?可以总结为,对外而言,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和美国人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看问题的角度和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因为文化的差异。而文化的传播,归其主旨也可以说是思想的传播,一个国家的文化,代表着它发展的历史,民族的精神,人们的思想。这种传播不仅单纯有利于了解国家文化,更是发现探索一个国家及民族精神的媒介。对内而言,中国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我们对本民族文化更深刻的认识,加深我们对民族文化的印象;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现今社会发展和中国国情,让我们以务实的精神、理性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来传承文化。

  “将中国文化推广到世界,让中国文化得以传播,让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了解中国文化……”近几年来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似乎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近在眼前。但是,我们无法掩盖文化传播所面临的问题。事实上,文化的传播并非是件易事,当本族语者向非本民族语使用者来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时,这种具有言语和文化背景差异间的沟通交流就造成了最大的障碍,也就是所谓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中必须要强调几个要点:首先,交际的双方是不同的文化背景。这种差异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可以是同一个文化圈内的差异,也可以是不同文化圈的差异。例如:在亚洲文化圈内,中国人和韩国以及东南亚一带的人交流,虽然各国文化及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但是大体上的沟通会顺利一些,而相对于欧美文化圈来说,可能差距会明显一些。其次,双方要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这个很好理解,假如双方使用不同的语言,一个说英语,另一个说汉语,那么这种交流无法进行。综上两点,想要解决这种差异,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语言上,除了本民族语外,我们还需要学习掌握另一门外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不能实现,只能针对于研究对外汉语的工作者进行,那么推广和传播就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

  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文化,就是我们“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是会影响中国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传统。因为它,历史才得以不断延续,民族的精神成就和物质成就才可以保存和发展。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让跨文化发展更加稳定,是我们所努力的方向。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