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从《女四书》谈起
叶匡政//www.workercn.cn2013-12-03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谈起中国传统社会的女性意识,大多数人的脑子里,只有“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之类的词语,这大概是对传统文化最深的误解。中国古代对女性的研究,不仅丰富,而且很多观念都体现了对女性生理特征的尊重。只是这种对女性的认知,在今天大多被人遗忘了。

  在儒家思想中,男阳女阴、阳刚阴柔、各秉天赋,是认知女性的一种主导价值观。《易经》的《系辞上传》说:“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造成男,坤道成女”、“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这些浅如白话的字句,代表了古人对男女阴阳之类的基本认知。《中庸》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同样表明了这个立场,认为君子之道要从夫妇开始,到最高境界,便可明察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在古人意识中,男主外女主内不过是基于性别差异所导致的分工不同,就像阴阳和天地的关系一样,尊卑并非主导意识。

  所以《孔子家语》借孔子之口曾说:“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是故君子无不敬。”当然女性也须从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方面修养自己,才能获得来自社会和家族的尊重。《礼记》的《昏义》篇说“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也就是说在嫁前的三个月,女性是要到祖庙或宗室中,接受专门的女性教育的。

  因为有德言容功的教育,传统中国的女教也很发达,从东汉班昭著《女诫》开始,就不断有各种女性读本问世,比如晋代有《女史箴》,明代有《闺范》等。到明末时,王相把其母刘氏所著的《女范捷录》与《女诫》、《女论语》、《内训》三书合编为《闺阁女四书集注》,成为清代女子的必读书,一时间流传甚广。“女四书”中的《内训》为明成祖的徐皇后所著,而《女论语》作者则是唐朝女学士宋若莘。值得一提的是《女论语》,它对儒家的女性观做了很多细化和阐释,强调的是一种“相敬如宾、和乐琴瑟”的婚姻生活。比如它对女性立身之道的认知:“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比如它对婚姻的认知:“前世缘分,今世婚姻。夫刚妻柔,恩爱相因”、“同甘同苦,同富同贫。死同葬穴,生共衣衾。” 强调的多是夫妻的恩爱和情感,并无明显的尊卑意识。

  从这些古代的女教读物中,今天的人们其实仍能有所启发,发展出一种新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首先应当表现为一种精神的自足。她对世界并不是只有这两种姿态:反叛或者追随。这意味着一个女性,不仅能为我们创造一个新的生命,她还能生育出一个精神自足的自己。她不仅是别人的母亲,也是她自己的母亲。她的精神世界,就像她身体的曲线一样,是那样的丰盈而柔美,几乎可以接受整个世界。她永远是自足的,对待世界也像一个母亲那样,因为她的身体是生命的源泉。

  这种女性意识不会去刻意模仿男性世界的法则,因为她有能力创造出自身的美的世界。她不一定要理性,也不一定要博学,因为她的天真和感性,本身就透着美和优雅。对于男性来说,她是一种彼岸的美,是一枝向着神性盛开的花朵。在清晨,她闪着露珠跳舞,正午时,她因阳光变得华美。她坚定而自信地面对着风雨和阳光,她的美、她的爱能让男性通达一个更为广阔的精神空间。

  很多人把女人比作乐器,其实一个优秀的女性更像一个乐手。她把自己对世界的敏感和善良,传达给男性,她就是那个唤醒男性的乐手。她用爱和美来唤醒男性,也因此唤醒了整个世界。她让爱像清风一样吹拂我们,我们看不见她,却时刻能感受到她的存在。你体内的音乐是被她唤醒的,你欢舞的渴望是被她唤醒的。一个优雅的女性,她有能力将一次相遇变成一个节日,将我们的生活变成一种生命的艺术。

  这种女性意识,还意味着对真实有着天然的热爱。她会反感一切造作的美,她让世界发现美就存在于那些最纯净、自然的事物和情感中。她把真实当作自己送给世界的礼物。因为真实,她的爱会成为对自由的祈祷,她击碎了千百年来人们给女性包裹的那层外壳。一个优雅的女性就像一枚果仁来到了阳光下,她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了新鲜和惊奇,她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女性意识,那里有她的尊严、爱和奉献。即使在最悲伤的时刻,她也只是平静地关注着周围世界,没人能真正地打击她或让她痛苦。她就是她内在的她,本质的她,给爱带来平等和自由的她。

  (作者系北京文化学者)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