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破解“中国式”人才浪费
俞海萍//www.workercn.cn2013-12-04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看到11月27日本版刊发《人才管理去行政化箭已在弦》一文,深感惊喜:专业技术人才的春天到来了。

  在我国,人才管理行政化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体制惯性,造成了“中国式”人才浪费。然而,人才自有人才的发展规律,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以“润物细无声”代替行政干预和拔苗助长,给人才提供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这才是培养和发展人才的正途。破除限制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去行政化正中题中之义。

  科研、文教、卫生等领域事业单位,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集中地,能否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充分释放人才活力。放眼世界一流高校、科研机构,无不崇尚真理、追求卓越、坚守“学术本位”,给人才成长提供自由空间。反观我们的教育、科研、医疗机构,深厚的行政化、“衙门化”色彩无疑会导致人才管理和评价模式的僵化,扼杀学术自由和创新精神。同时,行政权力占据资源分配权,助长了“中国式”人才浪费。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去除行政化色彩。上个世纪初,蔡元培提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打破人才引进的藩篱,创造了自由民主的学术环境,领风气之先。近100年后的今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去行政化”,必将有助于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制度优势。

  笔者认为,去行政化是党中央对舆论关切的正面回应。问题是,简单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也许是容易的,破除行政化管理模式的道路却是漫长的。如何确保真正落实,仍有赖于各项制度综合发力。改革的核心就在于改变我们的理念,调适我们的心理,完善我们的制度,让事业单位回归其职能本位,促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