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把握语言学发展的圭臬
袁菲//www.workercn.cn2013-12-04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社会科学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的软实力,在语言学研究百花齐放的今天,如何把握语言学发展的圭臬,进行学术创新,是值得深思的。

  语言学研究走向后现代时代

  自二十世纪最后二三十年起,语言学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正在从现代语言学迈向后现代语言学的时代。后现代是对现代的超越,将一切与语言和语言使用相关的东西都纳入了研究者的视野,语言学所研究的对象和领域都已经远远超出了索绪尔当年划定的范围,使语言学研究显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全新格局。我们把当今已经开始的这个时期称为后现代语言学。

  后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奉行人本主义原则。后现代语言学超越了现代语言学的封闭与自足,凸显人本性特征,具体表现在凸显人在语言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再把语言和人分离开来进行研究,赋予语言研究以“人的语言”的所有特征,一切与语言和语言使用相关的东西都进入了研究者视阈,包括人自身的主观性与语言使用所附着的文化与社会等诸多语境因素。

  后现代语言学反本质与规律。语言学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努力寻求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本质、规律或真理,而这些抽丝剥茧得到的确定的、同一的本质与规律往往却忽视了语言最本真的存在——人的主观因素。然而,语言归根结底是人的现象,而不是物的现象。脱离了人去谈语言,必将是妄谈。而涉及到人、社会和文化等的后现代语言研究必将呈现出语言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等特质。

  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下的问题

  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下的问题是语言学发展的圭臬。在理论层面,以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方式来发展语言学是后现代研究的历史高度。用语言来解决语言问题或者仅仅依赖语言学家来解决语言问题往往使语言研究陷入困境甚至是绝境,也无法实现对语言的全面考察和深入认识,因此突破学科界限,以多学科的视角来研究语言问题成为语言学发展的必然。近年来逐渐形成热点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就是在新一代认知科学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其基本理论来源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以及生物学等,认为语言是客观现实、社会文化、人的生理基础和认知能力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大力提倡结合相关学科研究来探索语言。在实践层面,站在多学科或跨学科的高度,审视当下的问题应该是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与标准,也是时代赋予后现代语言学的使命。在当下中国,学术界要好好思索“活生生的语言”,如权势语、地域语、网络语和生态语等;也要好好思索中国与世界对话的“中国话语建构”、中央与地方的话语——“地方话语”和“中央话语”等,这些是我们的任务。

  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精神也更需要创新人才,在语言学的发展道路上,不拘泥于任何一个理论,站在后现代的高度,采用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构建新的研究理论与范式,解决当下使用中的语言问题,为中国的软实力添砖加瓦,这是学术界的使命,也是语言学发展的圭臬。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