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微博是将博客同即时信息相结合的新型网络传播媒介。2007年开始在我国出现了最早的微博,2010年是中国微博呈井喷之势发展的一年,因此2010年又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它因为自身具有的操作简单、信息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等特点,在中国迅速发展。高校的学生工作,要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微博的特点,将其运用到工作之中,是一种有效的创新。
根据中国教育报新闻调查2013年7月数据显示,在大学生中56.6%的被调查者通过手机客户端使用微博,35.5%的被调查者通过个人笔记本、电脑上网使用微博,7.9%的被调查者的通过网吧等其他方式使用微博。由此看来,微博早已经深入大学生们的生活,而每一个微博事件也都可能影响到大学生。教育部24号文件精神倡导大学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微博作为当下深受高校学生欢迎的新型传播媒介,如何充分利用好微博开展高校学生工作就是高校辅导员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
就当前形势而言,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使用手机上网,而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接近总体人数三分之二。将微博应用于高校的学生工作中,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就这一个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以来,我国近1000余所高校相继开通了自己的微博。但是据调查,在新浪高校官方微博中,博文内容绝大部分都是高校的新闻和通知,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谓凤毛麟角。那么,怎么样有效利用微博这个平台,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设立微博公共平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大家都抱着一种放松的心态在微博这个地方“玩”,它又给学生和老师创造了一个更为平等的交流环境,老师们在通过微博做的一些思想教育工作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但是,辅导员在运用微博作为交流工具的同时,要掌握足够好的交流技巧,要注意营造一种平等氛围,辅导员可以虚拟一个身份,通过这个虚拟的身份同学生们打成一片。与在公众平台上“就事论事”的学生展开深层次的讨论,在讨论中开展学生工作。老师也可以通过微博,与一些因为奖学金等问题同老师产生疏离感、对老师敷衍了事的同学加强讨论,摆脱你说你的、我玩我的、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当然,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能够切实执行保护学生利益的制度。微博公共平台不仅是老师用于学生工作的工具,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可以在公共平台上积极主动地发布微博向老师求助。老师通过微博公共平台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更加及时地为学生提供积极适当的人性化帮助等。
引领舆论风尚,打造健康文化。微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不同的人群在微博上发出不同的声音,但是,有些人会为了增加粉丝等各种各样的目的,发表一些不切实际,甚至是虚假的新闻,以期引起其他用户的关注。这就需要高校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发布准确信息,回复各种质疑,及时迅速抑制不准确信息的传播,从而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校还可以通过微博营造大学文化氛围、主导舆论风尚,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和内容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砥砺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正能量,潜移默化中树立起积极向上的舆论,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有效监管网络,树立正确导向。提到“监管”一词,人们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强制和压抑,而我们所要做的监管是人性化的监督管理。微博作为一个信息传播的网络媒介,存在着信息泛滥、虚假信息等各种网络媒体都会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将微博利用于高校学生工作就需要做好这种信息的有效监管。教育工作者应该争取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从而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还应该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些制度建设中,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并且在自我管理中学习树立正确思维以及鉴别信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