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为特色学校建设纠偏
//www.workercn.cn2013-12-26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不急功近利,不盲目标新立异,按照学校既定的办学共识,在时间流逝中坚守,这正是目前我们在特色学校建设中所缺失的。

  如今匆匆忙忙推进的学校改革,大多都无视学校固有的传统,单方面强行抹杀了学校内外的历史与文化。

  只有当社区、社会的正面评价与学校在特色办学方面的追求高度吻合时,特色学校建设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成功。

  ■王光辉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增强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鼓励学校敢闯敢冒;如何指导学校寻求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之路,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是摆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面前的现实课题。随着思考的深化,共识开始凝聚:缩小乃至消除学校之间的校际差距不是谋求千校一面,办学条件标准化不是要代替学校的特色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启动“特色学校”评估验收,以此来引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发展。目前,特色学校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依然有许多课题需要破解。

  特色办学的理念哪里来?

  建设特色学校,办学理念是灵魂。目前,在学校办学理念确立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需要纠偏的倾向:一是过于追求理念的宏大。如有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等。这样的理念不可谓不正确,但对“办学理念与学校日常办学行为、教师资源优势、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纽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提出者往往思考不深,自然导致这样的理念在本校不能落地生根。二是过于追求理念的时髦。换一任校长换一个理念,流行一种理论变换一个理念,看似紧跟时代发展,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这种现象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屡见不鲜。三是过于追求理念的全面。提出者担心一个理念提出后,不能满足各方的口味和需求,于是力求面面俱到、完整系统,实际却是平均用力、效果不佳。

  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应来自于办学者立足校本对教育本质的科学把握。有一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小学,原有的生源主要是上岸的船民子女。针对这些学生在文明及卫生习惯等方面的缺失,学校适时确立了以“文雅”为主题的办学理念,重点从举止文明好习惯、接人待物好习惯、日常生活好习惯、社会公德好习惯四个方面入手,确立了班主任、少先队、课堂、家庭、社区五条教育主线,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经过持续不断地努力,一所生源条件先天不足的学校,学生的品德素养变得非常出色。

  挖掘资源的路径指向哪?

  特色学校建设需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有些优质学校拥有一般普通学校不可想象的资源优势,比如有条件邀请名家进学校与学生交流、与一流高校合作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国外学校建立协作关系等,这些资源当然可以有力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但对大多数普通学校而言,资源的成本、便利以及与学校的匹配度依然是评判资源价值最主要的标准。因而,普通学校挖掘资源的路径主要指向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挖掘校内资源要科学分析学校的历史、师资、设施等方面的条件,因地制宜加以利用。有一所两县交界处的村小,书法教育在全县赫赫有名,就因为学校有一位老教师酷爱书法且小有名气。学校发现了特色建设的增长点后,免去这位老教师原来承担的教学任务,让其专心从事书法教学,并设立工作室、配备青年教师做助手。全校专门开设书法课,定期开展优秀书法作品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把一所偏远村小的特色办学搞得风生水起,远近赞誉。这就是合理挖掘校内资源的一个鲜活案例。挖掘校外资源要科学分析学校的地理位置、乡风民情、自然资源、文化遗存等。地处山区的台湾南投县竹山国小,把学校周边的自然资源融入到特色办学的自觉追求之中,创设了以“竹的生态——竹的生活”为核心内容的校本特色课程,教育学生了解乡情、热爱乡土,学校也因此被评为台湾“百大特色小学”,就是一个成功挖掘校外资源的典型例证。

  有序行动的层次如何定?

  建设特色学校,需要有序的行动。归纳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案例,以下三个层次是必由之路:一是特色项目。特色项目是建设特色学校的起点。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特色项目是特色理念的具体化,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切入点,是特色创建成功的基础。比如说,一所学校要创建“书香校园”,教师阅读、学生阅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就是可行的实施项目。二是特色传统。传统需要时间来沉淀。由特色项目向特色传统演进的过程,要求学校的管理者不急功近利,不盲目标新立异,按照学校既定的办学共识,扎实向前推进。在时间流逝中坚守,这正是目前我们在特色学校建设中所缺失的。三是特色文化。国家有“国脉”,学校有“校脉”,特色文化就是学校的“校脉”,独特的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最根本的标志。一所真正成功的特色学校,它的特色理念必然以特色项目、特色传统为载体,进而渗透到学校管理、日常教学、师生精神、校园环境等方方面面。

  评价成效的标准是什么?

  评价一所特色学校建设的成效,需要四个“度”的统一:第一是参与度。没有师生广泛参与的特色项目,不能称之为学校的特色。有的学校选拔十几个、几十个学生,组成重点辅导的团队,有目标地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也会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作为学校的特色就显得十分牵强。第二是持久度。日本著名的教育学家佐藤学在《学习的革命》中曾经举过一个例子:福岛县金透小学的管弦乐队从二战前开始,几十年来一直在日本全国大赛中保持优异的成绩。在校长、教师和学生多经变动的情况下,学校的特色项目坚持成了学校的特色传统,确属不易。正如佐藤学总结的:“倘若一所学校丧失了自身的历史与传统,那么,这所学校就会如同天空的浮云那样虚无飘渺。然而,如今匆匆忙忙推进的学校改革,大多都无视学校固有的传统,单方面强行抹杀了学校内外的历史与文化。”观照我们的特色学校建设,这段话确是振聋发聩!第三是成就度。学校的办学成绩需要外显,才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应该说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获得的成绩越多,特色办学的成效就越显著。第四是认可度。政府管理、学校办学、社会评价是我国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趋势。特色学校建设的成效如何,不能仅仅是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的自拉自唱、自我陶醉,更需要社会的评价和认可,只有当社区、社会的正面评价与学校在特色办学方面的追求高度吻合时,特色学校建设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成功。

  (作者系安徽省蚌埠市教育局总督学)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