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尊重创新规律
//www.workercn.cn2014-01-02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CFP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为什么创新能被放在“核心”位置?为什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此必要?

  从国际上看,各个国家已经在努力推进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层面,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都在对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纷纷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一步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巨大能量正在不断蓄积,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

  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我国以较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压力,面临着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大转型期,企业原先熟悉的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劳动力、资源、环境成本都在提高,旧有的发展模式空间越来越小。单纯靠规模扩张推动发展会产生严重的产能过剩,这条路不能再走下去了。在这种情况下,要思考今后的发展方向,只能提升价值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提高质量和效益来赢得更长时间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发展要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主,必须依靠创新。

  然而,创新有自己的规律。我们提了这么多年的自主创新,虽然成绩不能说没有,但效果并不如预期,就是因为没有尊重创新的规律。

  创新的主体不可能是政府,而是企业。但现在来看,我国企业创新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在创新市场主体上,国有企业的问题是缺乏创新的动力。当前,国有企业比较注重资产保值增值和利润,缺乏有效的创新激励措施。对大量民企来说,缺乏的是创新的能力,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吸引不来人才,拿不到资金支持。

  目前,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全面推进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有机衔接,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统筹协调和协同创新,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力,以人才强促进科技强,带动产业强、经济强。

  此外,要培养良好的创新环境。我国企业中有一种说法,说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这种说法并不全然符合实际,但也确实指出我们在创新保护上的问题。

  创新的环境不好,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创新的企业相对于故步自封的企业没有优势,创新优势不能转化为市场优势。市场秩序不整顿,假劣产品泛滥,很容易形成“劣币驱逐良币”;落后产能受到地方保护,落后企业的劣势被政府的补贴弥补,也就不会有创新的动力;创新成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随意被模仿抄袭,虽然短期内成果转化迅速,但长远看属于饮鸩止渴。

  北京中关村是创新型小企业集中地,但中小企业寿命仅有2.9年,此中当然有创新难、起步难的原因。但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金融企业欠缺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没有钱,任何创新成果都很难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不成生产力,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所以,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健全创新法治环境。大力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健全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厚植创新文化土壤,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新闻观察员 陈 恒)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