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杨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深入学习领会三中全会精神,我感到十分振奋。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把握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清醒认识当前艺术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而抓住要点推进艺术教育教学,是我们落实好会议精神,迎接艺术教育历史发展新阶段的关键所在。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学校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轨迹,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国从贫穷落后向繁荣自信而挺进的国家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离党中央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面对问题,当前必须通过科学分析,梳理出工作着力点,才能有效推动当前的改革实践。
大幅度提升艺术教师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是关键。这是因为,在教育改革发展从重数量需求向重质量提高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中小学艺术教师数量不足、开课不足、设备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必将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农村及西部教育的政策和投入机制的建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而逐步改变,而艺术教师的审美素质、人文素养的提高问题,却随着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艺术教育的更高需求而日益凸显出滞后的现状,成为制约艺术教育发展的瓶颈。
艺术教育教学的质量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的质量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理念、素养和方法,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任何好的制度、教材和设备,都不能替代一个好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关键作用。特别是伴随文化交流全球化、文化传播网络化、视觉化的现代审美文化新形态,时代对艺术教师的素养与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而提升艺术教师的审美素质、人文素养、文化视野和文化自觉意识,更新观念、方法与手段,已成为当下艺术教育改革应对新形势、提升教学质量的紧迫任务,也是当前推动艺术教育在新阶段实现新发展的“牛鼻子”。
我以为,从目前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看,提高教师水平的工作着力点可以是:
一、教育部门逐步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在岗教师(包括教研员)长效培训体制和机制。在现有的“自上而下”培训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教师培训的方式,逐步探索建立“自下而上”的在岗艺术教师工作一定年限后强制进修学习的制度,促使教师培训逐渐从“要我学”发展为“我要学”。
二、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专业应深化课程教材改革,摒弃目前重专业技能轻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弊端,强化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培养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新师资;同时,高校要适应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需要,研制开设各类培训课程,承担教师进修学习任务,把新师资培养、在岗教师培训、教学质量管理等工作建设成一个人才、研究、培训、管理互为依托又互相促进的系统工程。
三、国家应建立艺术专职教师和农村地区兼职师资任职资格的专业化标准和分层、分级指导制度,用制度保障事业发展。这是解决农村地区兼职艺术教师配备,提高兼职教师质量的有效方式。
四、艺术教育委员会和教学研究部门应建立全国优秀艺术教师教学档案(文字和视听材料)库,加强对其教学案例的研究和总结,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将对教师培养、培训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作者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