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友善”不仅是信仰
//www.workercn.cn2014-03-11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晗 宁

  近日,央视《真诚沟通》栏目播出了短片《友善在哪里?》,片中宁波大学饮食服务中心第五餐厅主任张继惠对人友善,他悉心听取学生每一条意见,按照学生口味准备食堂的每一道饭菜。从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贯彻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能够在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与生活中做到的。

  在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已有很高的出现频率,多次被倡导,而“友善”被强调成为大众信仰的提法则比较新颖。辨析“友善”的文化内涵并去践行,我们不妨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上着手。

  “友”字在甲骨文中,就如向同一个方向伸出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本义为朋友。友善就是指要像对待朋友那样善良地对待每一个人。古语“与人为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礼之用,和为贵”“仁者爱人”等等都包含着古人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理想注解——即友善。简而言之,真善美是令每个人共同向往的人生境界和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的活动范围的扩大,交流的日趋频繁,交往方式的多种多样。我们在欣赏友善作为传统美德的同时,也理应让其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沟通相处的基本准则。张继惠等人树立了榜样。

  然而,我们也不能够忽视,在社会前行的脚步中“人性本善”始终与“人性本恶”互相博弈、较量。眼下来看,社会转型期的新形势是:面临多重利益的驱动,面临多元文化价值观的繁杂斑驳,部分团体组织和个人为一己私利起了争执。君不见,那么多名人在微博上的骂战?社会流行语中“土豪”“屌丝”背后隐藏的是两类阶层间复杂的社会心态、文化冲突?老人倒地了扶或者不扶,成为了社会话题。在上述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友善的动力来自于理解和沟通。提倡友善就是在提倡关爱尊重他人。因而,在个人层面提倡友善,也就利于纠正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就利于建设和谐、文明的国家,三者从而呈现联动效应。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说:“任何一项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亿万人心中的中国梦,离不开伟大精神的支撑,离不开人人向善的精神的塑造。当然,从知与行的角度考虑,我们不仅要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更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做到真正地践行。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