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我国科研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科研人员对不同层次科研环境的认知状况
科研人员对科研环境不同侧面的认知状况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研发中心之一,这里开放的工作环境、先进的仪器设备、可口的食堂饭菜和优惠的住宿条件,引来了大量年轻的科研人员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新华社发
科研环境是影响科技人员从事科研活动各种直接、间接因素的统称。良好的科研环境,有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激发其创造活力,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科研环境基本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并得到了国家相关科技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深入了解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人员对所在区域科研环境的认知状况,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在全国科技工作者调查站点中选取了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园区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等五类站点,面向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科研人员发放8074份问卷,回收7868份,有效问卷7691份,有效率为97.8%。本文在此次调研的基础上,结合2012年各地科技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对我国科研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估。
科研人员对当前科研环境总体给予积极评价
一是科研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近三成科研人员感觉经费充足、任务饱满。
调研发现,近八成科研人员认为科研基础条件改善明显,其中65%认为所在机构科研基础条件处于国内中等及中等偏上水平,10%认为处于国内较高水平,仅有略高于20%的人员认为所在机构基础条件较差。同时,在科研活动中需要获取相关实验材料或查阅科研参考文献时,超过一半感觉比较方便或非常方便,仅20%认为不太方便或很不方便。在科研工作强度和任务饱满程度上,近30%感觉经费和任务饱满,近30%一周用于直接从事科研活动的时间超过40小时,近30%感觉科研工作任务挑战性大。这反映出,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科研经费投入总量持续增加,我国科研工作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科研人员工作任务普遍较为饱满,特别是留学人员、高学历人员、高职称人员等群体,对所在单位科研基础条件的认可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