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看到王安顺市长给美国篮球运动员马布里颁发了“北京市荣誉市民”的证章和金钥匙,感触颇深。
整整30年前,1984年我在纽约公园大街、原美国八大财团之一的继承人小梅隆的家里,谈论纽约这个世界城市。小梅隆说:“我从小生在纽约,纽约这个城市有很多弊病,但是有一点使人想到纽约来,这就是如果你是个人才,在纽约百分之八十不会被埋没。”小梅隆已成故人,但这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马布里在纽约早就成才,被称为“纽约少年”,后来又饱受诟病,被称为“独狼”,却在北京焕发了第二春,成为城市英雄,被称作“马布里现象”。这展示了北京这个城市对人才的态度。
城市是由人聚居构成的,尤其是吸纳、聚拢人才,这是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灵魂,世界所有国际一流之都概莫能外,“马布里现象”说明北京迈上了这个台阶。也许有的专家认为,对于北京来说篮球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这是因为没有看到市民的感情。更为重要的是:“马布里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最深刻的一点是对人才的评价与选拔机制。
首先,马布里得到市民认可,不是什么专家委员会评出来的,而是市民看出来的。尽管体育比赛有其特殊性,但任何人才都应该拿得出让市民看得见的贡献。对于市民不易了解的贡献,可以由市民选出的市领导决定,这是西方专家都认可的常识。
其次,篮球比赛有裁判,对马布里也不乏误判,但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误判成为低概率事件。而且还有监督机制,裁判不公正自己要受罚。这是体育比赛在国际上都被称为最公正的竞赛的原因,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
再次,其实马布里在北京的三年中,尤其是今年,也不断受到质疑,包括“权威”的质疑,但是总给他在公众面前证明自己的机会,回答质疑。而大多数其它领域,尤其是筑起“固有利益藩篱”的个别领域,人才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最后,尽管是个例,一个在纽约都难以再施展的人才,在他运动的暮年,在北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品质。应该大力宣传这种现象,让世界的人才认识到北京博大、包容的内涵。
北京需要的绝不仅仅是马布里。如果各行各业都破陈规、重科学、清陋习、敬人才;能这样公开、公正、公平地看人才、用人才、评人才,北京成为国际一流以至国际顶尖的和谐创新、人才宜居之都是指日可待的。
(作者为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