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来自河北的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在讲坛上面对20多名第一次见面的山东即墨初二学生,深情地讲起了散文《斑羚飞度》。音乐、图片、PPT各种教学手段使用得让人眼花缭乱。台下一位老师忍不住发了条微博,被实时打上背景墙:燕赵人民的骄傲!时隔不久,署名王旭明的一条微博也上了墙:“……闹极。这是当下时髦而虚伪的语文课,真的假语文。”
这是发生在由语文出版社主办、山东即墨一中承办的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上的真实一幕。什么是真语文,怎么教语文课,使用多媒体的边界在哪儿?各种思路与观点在会上激烈碰撞。应该说,这堂课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只是这是从旁观者教师的角度说的。但这堂课上得到底好不好,最终的评判者是学生,学生是否接受了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是否从这堂课上学到了与课本相关的知识,或是否有所思考,进而能增加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客观地说,音乐、图片、PPT各种教学手段使用得让人眼花缭乱,是不是让学生感到闹得慌?是不是影响了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兴趣?语文课要不要穿“华丽的衣裳”?
人是要穿衣服的,但人不一定要穿“华丽的衣裳”。如果衣服过于华丽了,那衣服就会喧宾夺主,人的美就无从体现。其实,上课与穿衣服是一个道理。上课也需要一些教学设施,比如声光电,比如音乐、图片、PPT,但必须适可而止,少了达不到教学目的,多了扰乱学生的视听,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学习。
在王旭明的眼中,现在语文教育最大的危机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假”,用一句话形容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教材、教师和评价大行其道。确实如此,比如,在教学中滥用多媒体。多媒体是帮助老师教学的,但不是声光电都上多多益善,必须“适度”。老师不是演员,不需要煽情,不需要表演。在课堂上,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都可用,但不利或过头了的手段都不能用,即教学手段必须服务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