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培养和引领价值观 勇担大学社会责任
天津师范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www.workercn.cn2014-05-05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动。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自觉。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人民教师的历史重任,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育人的全过程,勇于担当师范大学的社会责任。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这一重要论述,从战略高度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价值观就是有关人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需要的观点和看法的总合。价值观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个人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发展模式。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价值观也越来越呈现多样性和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对于整合多元价值观、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引作用。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提供了价值共识、评价标准和重要遵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三个方面从思想认知、精神价值上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凝心聚力和定向导航功能。

  二、全面理解大学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大学在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学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的功能、履行好大学的社会责任的问题上,也出现了某种偏离。其中,忽视了大学对社会文化、特别是对价值观的引领,忽视对学生灵魂的塑造这个核心功能的发挥,就是最大的问题。

  大学的核心功能或责任是价值观的培养和引领。如果说大学的基本功能是大学存在的根据,那么保证基本功能方向性的则是价值观的引领这个核心功能,它是大学基本功能的内核和灵魂,是体现、渗透、嵌入在基本功能之中的。只强调基本功能而忽视核心功能,基本功能就会偏离方向或失去方向。其实,中外大学对这两种功能的认识都是明确的,只是由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而导致基本功能对核心功能的遮蔽,这同时也是当前中国大学所存在的根本问题。正是基于这一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都特别强调大学、教师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社会责任中的核心责任是价值观。《纲要》和“十八大”报告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调“立德树人”,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才把“培养什么人”置于“怎样培养人”的首位、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置于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首位,因为失去了价值观这个灵魂,“培养什么人”、“科学研究为谁服务”等也就失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这些重要论述都为全面理解大学的社会功能、履行大学的社会责任指明了方向。

  三、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相统一,勇于担当师范大学的社会责任

  大学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大学的传统功能和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且肩负着更为广泛的社会责任。师范大学是培育“育人的人”即培育师资的殿堂,这一点,决定了师范大学肩负了更多的责任与使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的有机统一,是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

  一是宣传教育。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公民自觉的行动,除了自觉的学习和历练,宣传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手段。在这方面,师范大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主渠道作用,依托学科优势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研究和建设,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课堂、入脑入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的人才和智力高地作用,发挥大学教师的知识传播功能,引导社会成员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多教书育人的师德楷模多年如一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宣讲,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很好地发挥了大学教师的宣传内化作用,引导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正能量。二是示范引领。大学是文化的高地,更是社会风尚的风向标。充分发挥大学的示范引领作用,就要首先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发挥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见长、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特点,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校园主流媒体及新媒体阵地,通过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手机报、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打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优化的育人环境,引领社会文化风尚。三是实践养成。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作用于心、影响于行,就必须使它融入实际、融入社会,使社会成员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最终达到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师范大学积极引领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大学生“勇于担当”的品质,学校涌现出了“天津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8890服务热线、“2014真情天津年度人物”研究生支教团等优秀群体和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激励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和普通民众加入到爱心奉献和志愿服务中来,形成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道亮丽风景。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