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要减负,教材瘦身就够了?
//www.workercn.cn2014-05-29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尹后庆表示,高中本来是按照3年学时设计的课程教学体系,但是随着自主招生等不断提前,实际上压缩了学生高中3年的学习时间,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时间压缩和课程简化,让学习变成了干巴巴的知识教育,学生无法享受过程的愉悦,有心理负担,自然就觉得课业负担重。”尹后庆说。

  这一点也得到了学生家长、广州飞机维修公司培训中心教员张望东的认同:“英语教学一直很无趣,大片的对话毫无故事感,不如用原版的童话故事。”

  “我国的英语教材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对白:‘你会爬树吗?’‘会。’‘你会飞吗?’‘不会,会跳。’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基本用不着的对白,让孩子们学有意义吗?”课题组中学英语组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博导邹为诚教授说。

  “要真正做到减负,关键是要制定出学生的学习标准,并且还要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和公正严格的评价组织。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又有严格的评价,学生就能主动学习、高效学习。”河南焦作修武县郇封镇第二中心校教师康庆国说。

  “比降低教材难度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比如哪种难度才算合适的难度?目前结论是我国教材处于中等难度,是否中等难度就是最合适的难度?难易度是否更需要从学习的角度考虑,比如内容和习题难度的内在逻辑关系如何?是否更应考虑对孩子成长的价值体现?”尹后庆说。

  课题组认为,不能轻言降低教材难度。具体到各学科,数学可以兼顾实用性与教育性,物理可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生物可以增加内容可读性,地理可以改变知识量多应用性差的现状,化学需要合理匹配教材深广度,科学应系统设计教材。

  如何改进教材

  4月下旬,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表示将建成高校与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互相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跨学科综合育人。今年5月,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我国中小学教材该如何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韦志榕是学地理出身,也一直在教材编写一线。谈及报告结果对教材编写的影响,韦志榕认为,报告启发教材编写者如何科学确定不同学科、不同学习主题的比例。“比如知识点、实验、例题、习题,这些不同功能的学习主题,还需要我们做一些比较,确定合理的比例。”

  韦志榕也很关注教材编写中广度、深度的匹配是否恰当,“是宽而浅,还是窄而深,还是既宽又深?学段如何衔接、学习如何进阶,都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

  “有人提出降低教材难度以减负,但我们更需要分析有些部分为什么难,如何化难为易。需要研究同样的知识点,国外怎么讲,为什么国外的表述更简单。”韦志榕建议,教材内容的确定需要国际视野,同时,在教材的选材和布局上,仍应立足中国国情。

  其实,近年来,中国教育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重视。英国国家数学能力中心最近的调查显示,英国成年人数学不好导致英国政府每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200亿英镑。今年2月,英国教育大臣到中国上海“取经”,学习“乘法表”。回到英国后,英国政府决定从中国引进数学老师到英国教数学。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如何适合学生需求,需要弄清楚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田慧生说。

  尹后庆的观点与田慧生不谋而合。尹后庆建议,深化课程改革必须考虑学生感受,与学生感受联系在一起。

  田慧生用“不是不着力,而是不知道在哪儿着力”形容自己在课改推进过程中的感受。“我们八次课改,有一个不变的目标是精简课程内容,减轻学业负担,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改变的现状是,学生负担仍然很重。”田慧生说。

  “我们对于什么是现有的学科体系始终没有科学的判断,哪些必须保留、哪些需要调整,很多意见仍然不够清晰。”田慧生说,“减了课时,内容怎么办?学生的损失谁来负责?”

  田慧生在课程改革讨论会上,曾听到这样的声音:“谁把这块拿掉,谁就是历史的罪人。”对于某一块内容的去留,争议争执太多,缺乏专业角度的科学依据。

  “缺乏科学取舍的依据,不仅国内没有解决好,在国外也是难题,国外也一直在研究什么知识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田慧生说,专家们也试图证明没有什么知识是不能动的。

  方程在数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田慧生曾做过一些现场调查,问在场听众:学习过方程的举手,一般都是100%举手。再问,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或者偶尔运用方程知识的举手,寥寥无几。有一次有七八个人举手,田慧生很高兴地问他们怎么运用的,举手的人回答,他们是数学老师。

  “现在我们强调知识的逻辑性是紧密不可打断的,哪一块知识点我们都不敢拿掉,但这些知识点存在的价值在哪儿?只能凭经验说话。从学生发展、学习逻辑来看,哪些是可学可不学的,哪些是任何时候都能学的?如何使学科组合更理性?这些都是我们在课程修订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田慧生说。

  对改进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袁振国建议:第一,加强课标与教材的系统设计,注重不同学段的有效衔接。第二,优化教材结构,加强知识类型的均衡选择。改进均衡设计知识比例和难度要求,如数学教材需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物理教材要降低教材的深度,化学教材应适当减少偏离核心概念的知识点数量。第三,变革教材呈现方式,增强趣味性,增加实物图、示意图等形象、直观、生动的素材,增强教材的吸引力。第四,在中小学理科教材编写中加强本土文化的渗透,融合价值观教育。第五,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链接】

  理科教材微点评

  数学:中学教材难度需降低

  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西南大学宋乃庆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我国小学数学教材处于中间偏前一点,而初中、高中数学教材均居于前列,反映出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稍偏难,而初中、高中数学教材过难,需要降低。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深度比较合适,而初中、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深度需要适当降低,特别是高中教材。

  物理:实验内容可适当深入

  西南大学廖伯琴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春密教授:我国物理教材难度中等,容量不大,但重内容深度,有“窄而深”取向。应理性评价我国物理教材难度,其负担非源于教材。知识点“窄而深”,可适当拓展内容。实验内容“广而浅”,可适当深入。习题量较少,可适当增加练习,拓展类型。

  化学:加强习题设置的梯度和趣味性

  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周青教授:初中化学教材难度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排名第四),初中化学、高中化学教材的内容深度总体上较为恰当,但知识和实验的分项深度均排名靠后,习题深度均位于中等水平。建议高中化学教材完善教材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过程性和衔接性。加强教材习题设计的梯度性、前沿性和趣味性。

  科学:从掌握知识转向培养素养

  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崔鸿教授:陈述性知识较少,练习性知识缺乏。思维与创新素质的培养不足。教学指导性不足,趣味性不强。知识的层次性、递进性、先进性不够。建议教材编写要从关注物性向关注人性转化;教材目标要由掌握科学知识转向培养科学素养;教材价值要从追求同一性到寻求多元化;教材方式要由体现学科性到体现综合性。

  地理:应用性不强 有常识化倾向

  北京师范大学王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段玉山教授:我国初中地理各专题与国际平均水平不一致:在地图、气候、灾害等专题方面表现略难,但应用性不强。水系、资源、生态环境等专题偏容易,有常识化倾向。我国初中地理的部分内容广度上也分布不尽合理,内容量(知识点)相对偏多。

  生物:加强实验和实践探究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刘恩山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陆建身教授:建议重视教材的“学材”功能,增加关键词“索引”;加强生物学实验和实践探究活动;增补教材练习题功能性设计科学开发;加大教材定量化内容,重视计算生物学启蒙教育;适当增加学科链接交叉渗透,更新生命科学进展内容。 (张春铭 整理)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