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图/CFP
今年高考前夕,某知名学府的招生就业处原处长因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涉嫌受贿被捕,一时间又把高考“特招”腐败推到了舆论前沿。早就对各种“特招”颇为反感,所以实在忍不住也要发发牢骚。
高考“特招”,包括自主招生、艺术类招生和体育特招生,不敢说全部,但大部分已经沦为家长送孩子上大学的捷径。钱权的堆砌,能打造一条畅通无阻的路:拿到一个自主招生资格证,过一本就能读名校,再使把劲还能选好专业;突击一年半载学个小乐器,四百分轻松读一本;加入个篮球队、足球队什么的,三百分就有本科读。有能力的家长当然要各显神通,这方面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可否认严肃的“特招”是值得尊重的,在音乐、绘画、体育等方面,“与生俱来”大于“后天培养”,自然不该被设置本也欠科学的“文化课”束缚。然而,现行高考“特招”的几种类型和专业去向,实在令人费解。
先说自主招生,所谓“高校自主权”实在暧昧,从媒体曝光的自主招生试题中也难以传达出某所高校的鲜明个性。反而,近些年天马行空的试题倒反映了大多数高校的普遍特点——不知所云,实在不得不让人怀疑这种招生制度的合理性。当然,存在即是合理,阳光招生之后,自主招生即出,正所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自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不过退一步讲,至少自主招生制度,“一本线”的硬性要求是需要考生老老实实考出来的。
体育特招生的存在就更暧昧。在评价体系上,田径类的项目倒也罢了,跑得快投得远有个客观标准,作假很难。至于篮球足球那种集体项目,掺了主观人为因素进去自然就成了玩猫腻的温床。有人一天足球也没踢过,有人甚至可以考试当天不去现场,“躺着”拿到资格。最可气可笑的是,三四百分特殊招进来的体育生,在专业去向上没有特殊对待,和六百多分的统招学生一起学,无论法律、会计还是计算机。有些甚至连英语四六级都没过的,照样保研,羡煞埋头苦学的统招学生。就是这样一种特长和专业完全不搭界的招生模式,偏偏能暧昧这么多年,暧昧得风生水起。
至于美术特长生不会画画的,音乐特长生不懂音乐的就不多说了,浪费口舌。
有人说信息不公开、监管缺失是原因,有人说严惩重罚是对策。我说,他们说的都很对,不过,这种暧昧的高考“特招”,就不应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