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胡伯俊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政府作为,推进市场就业机制的完善,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方面,近些年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积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实现了计划经济用工体制向市场就业机制的转变,市场就业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市场就业规则和秩序基本建立,市场调控和服务保障体系得到加强,市场就业机制运行成效明显。具体表现在:一是稳定了就业局势,就业总量持续扩大,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二是改善了就业结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减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明显提高,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三是适应市场竞争需求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四是实行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工资集体协商等制度,建立了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调整了收入分配格局,缩小了收入差距。五是提升了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公共就业服务地域上已涵盖城乡,内容上已涵盖就业失业全过程,对象上已涵盖所有劳动者。
全面认识市场就业机制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另一方面,从目前市场就业机制运行情况看,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和不利条件。主要表现在市场竞争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关键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
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是促进劳动者充分自由流动的必然要求。一是消除户籍障碍。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由户籍带来的公共服务差别。二是消除市场障碍。按照管办分离、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的原则,加快推进我省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市场的整合,政府职能转向市场监管和公共就业服务。三是消除制度性障碍。打破行业壁垒,重点推进垄断行业公开、公平、公正招人用人。
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完善市场就业机制中的作用
完善市场调控体系。政府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缺陷的重要途径。一是改善宏观就业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工作转型,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经济发展上就业增长优先、资金安排上就业投入优先、政府目标考核上就业考核优先。二是完善市场工资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工资标准,让工资增长幅度与GDP、劳动生产率增长水平相适应。三是完善市场调控指标体系。探索将现行城镇登记失业率转变为城镇登记失业率与调查失业率并行的就业统计制度,收集整理并定期发布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三次产业从业结构、劳动力价格、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参保率等指标体系。四是完善市场预测体系。
培育市场服务体系。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是劳动力资源有效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一是推进公共就业服务长效化。加快公共就业服务规范化建设,制定实施我省统筹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全省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实现公共就业服务“村村通、户户通和人人通”。加快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化建设。二是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力争使每一个新增劳动力都有机会接受职业培训,每一个企业职工都能得到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训。三是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多层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石。一是加强制度统筹协调。二是适度提高待遇水平。三是强化经办管理服务。四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一方面,探索全民参保登记的具体实施路径,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实现应收尽收;另一方面,各级财政要按照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切实加大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形成制度性安排。
规范市场运行秩序。优良的市场环境是保障市场主体交易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现实基础。包括完善市场规则,规范市场关系,健全权益维护机制。尤其要全面推行“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定期开展农民工工资拖欠、非法用工等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人力资源市场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作者系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