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我之当代书法创作观(续)
■张 继//www.workercn.cn2014-07-15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注:7月14日本报11版刊登了此文的上半部分,其中谈到当代书法创作应该“务求品位、深挖传统、广涉诸艺、超越技术、关注时代”,下面是此文的后续内容。

  融入个性。有人讲,个性就是风格。实际上个性与风格有着根本的不同。个性是与生俱来的,是先天的。而风格则是个性与传统理念、表现技巧、时代气息、综合素养的融会贯通,是个性的人文整合,是个性的本质升华,是物我两化,是天人合一。风格是包括书法在内的所有艺术创作的至高境界。凡是历史上能够传承下来为后人所顶礼膜拜的经典佳作无不是风格化的代表。但风格离不开个性,它与艺术家的个性紧密相连。不同书家的不同性格表现在书法创作上必然带有程度不同的个性色彩。

  所谓“书如其人”,过去曾有一解,认为人品不高书品必低,此观点一向受到怀疑。因为历史上屡有奸臣善书者,只是不被世人推崇而已。所以我认为“书如其人”首先如其性,继而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但个性无优劣之分,关键看如何运用。虽然个性的流露在大多情况下难以掩饰,但对其度的把握直接维系着作品的生命。凡是滥施个性,任意挥洒者最终难达高境。

  立足原创。前面所讲,风格是书法艺术及其它艺术门类的最高境界,创变是书法艺术的核心。没有自我风格体现的任何所谓创新最终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当今书法创作虽然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并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就,但真正有深厚古法、时代精神、个性特质等深刻内涵且浑融化一而又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他人甚至不重复自己的惊世之作仍在人们的期待之中。自我风格的形成并为时代所肯定的根本所在是原创性。所谓原创,并非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任笔为体,而是在深刻挖掘、把握优秀传统的过程中融入历史的、社会的、时代的诸多元素,再通过个体性格、气质、学养、审美、情感的介入从而借助于书法艺术技巧物化为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它是扬弃后的主体确立,是回归后的个性张扬,更是对现实生活中美的感悟、提炼和融会。所以,当今有志于书法创造的作者,也不可片面地只在碑帖本体上下功夫,一定要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中去寻觅原创的契机,以自己的心性和智慧从奇山异水和风物人情中顿悟原创的灵感,使自己的艺术创作一直和社会发展的节律保持一致。如果能从这个伟大的时代中演绎出正大之气、高雅之趣、真挚之情,也许历史上书法艺术的又一座高峰会在不远的将来出现。

  探索形式。这里的“形式”指作品外在的形式或形制,包括形状、质地、色彩、装饰等元素。由于当今书法渐渐走向纯艺术化,加之其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是展览,人潮涌动,过眼千幅,顾盼之间作品形式的第一视觉效果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首先关注的焦点。“重视形式”观念的提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顺应了历史潮流,本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是书法本体的质量标准、艺术内涵最终决定作品在历史上的定位。其实二者并不矛盾,无论任何一门艺术不能为形式而形式,此乃明理。但为了更充分地表达作者的艺术追求,同时使这种追求更能全方位地吸引观者注目,如果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或在借鉴今人、借鉴其它艺术门类的基础上探索、开发、变通、演绎出哪怕稍有新意、稍有自身特色的形式效果,没有什么难以理解。但假如欲以形式之新奇与花哨来掩盖艺术本体内涵之空洞,或过分玩弄形式技巧而弄巧成拙之类,无疑都是本末倒置。

  考究文字。书法艺术以文字作为唯一素材,它不能脱离文字而独立存在。书法艺术所依附的汉字与书法艺术作品中的文字有很大区别,就像绘画以客体为素材但又不同于纯客体一样。书法是通过单个字的笔画造型、结构造型乃至字字之间的呼应关系来表现一种与文字内容并无必然联系的抽象形态的融合变化之美。它以文字为媒介,以神采为主导,但为了神采的传达,在不违背文字构成原则的前提下变化着原有的形体。任何一个汉字都可以被创作成多种字体形式并演绎出近乎无穷的个体风格。

  事实上,书法艺术就是一种美的形式,并且这种形式没有任何界限,只要能从中体验到不同的美的感受就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形式。如果单从这个意义上讲,作品中有时出现的异体字并不影响视觉美感的传达。古之魏碑、写经、竹木简中有一些异体字,有的反而更具新异之美。但当今一些书法作品中错别字的存在或文字内容的低俗,是让人很遗憾甚至是不可原谅的。毕竟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形式的制造,文化底蕴的厚薄直接维系着艺术生命的长短。

  物化学养。作为一名真正的书法艺术家,仅有对书法本体的继承是远远不够的。能否由技入道,于形式之中蕴蓄丰厚的内涵与幽远的意境,关键还要看是否具备深刻的思想。优秀作品是思想的结晶,是综合学养的物化,没有思想的作品是苍白的。“功夫在字外”,当今书法创作的发展总趋势告诉我们,提升理论水平,加强学养支撑,修炼精神气格乃重中之重。与书法艺术密切相关的古今书论、书法史论、书法美学、古典文学、文字学等学科都是必修课程。书法有法,笔从意出,“翰不虚动,下必有由”,此乃古训。如一味地依附于表面形式的塑造,必将忽略内在精神的涵养,终将难臻妙境。在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凡是能够称得上大家者无不具备高深的修养。书法之外的广博学识于书法犹如土壤之于植物,没有了土壤中源源不断的营养,植物之生命必将枯竭。在此方面,前贤大师们早已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成就了在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而被后人所敬仰。

  总之,我认为当代书法创作已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奋,但我们脚下的路还有很远很远。可以说,当代书法家及书法艺术的追随者无疑赶上了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套用当今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能使自己无愧于这个时代,想必是每一位当代书法艺术家最为神圣也是最为深沉的话题。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