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育人理念的集中表述,是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浓缩,也是学校与家国天下紧密相连的历史产物。在重庆一中,校训“明礼崇德,求知求真”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寓意深远,蕴含了师生们的共同心声和执着不懈的价值追求。
“明礼”,简单地说,就是知礼、守礼。《礼记》曰:“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泛指典章制度和礼节礼仪,在今天则泛指社会道德规范和礼节礼仪。校训“明礼”即讲文明、懂礼仪,这也是对师生行为规范的最基本要求。礼是立身之本,学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相融合,以“明五礼知五耻”为内容,寓意师生做人要明五礼,即仁、义、诚、敬、孝;知五耻,即懒、贪、奢、浮、愚。
“崇德”出自《论语·颜渊》:“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崇德”即主张人要尊崇高尚的道德,意在告诫师生彰明伦理、完善品德,集中体现了一中“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崇德”传统文化意蕴与《周易》的“厚德”和《大学》的“明德”异曲同工,这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对一中师生提出了更高的道德标准。
“求知”,即学习知识,探究事物奥秘。《礼记》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之说。“求知”之意在于“格物致知”。《礼记·学记》提出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观点,把学习放到了非常一个重要的高度;《论语·为政》也记录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孔子求知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重庆一中把“求知”作为校训,就是要求师生们勤奋努力,谦虚好学。
“求真”,意谓追求真理。是要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探索。将“求真”作为校训,则是意在要求广大师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具体实践中,“求真”就是要不唯上、不唯书,倡导求是创新的精神;就是要有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不急功近利。
重庆一中“明礼崇德,求知求真”的校训,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多维阐释。“礼”、“德”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中重礼仪、崇道德的思想精髓,“知”、“真”则是学校师生对教育本质的回归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恪守。学校把“礼”和“德”理解为明大礼、守公德,这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中涵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德。校训从“为人”的角度倡导“明礼崇德”,就是要让师生首先做一个有礼貌、有道德的人,不断修身律己。而“知”和“真”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这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致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重庆一中表达”。校训从“为学”的角度倡导“求知求真”,是要使师生学会学习,有方法;信仰真理,有理想,勇于担负起社会责任。明礼是崇德的表现形式,崇德是明礼的核心;求知是求真的基础,求真是求知的终极。这八个字的辩证统一,寓含了传承与创新、认知与践行的关系,共同构成了重庆一中校训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通共融。校训源自于传统文化,但又超越了传统内涵,被赋予了时代新意,成为学校的核心办学思想。
多年来,重庆一中始终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播者,通过建立校训壁,建设校史馆,出版校史画册、《新生手册》,编辑《校友通讯》,举办校友讲座,以及日常教育等形式,让每个一中人切身感受到了校训文化的精髓。在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校史讲座、一中论坛、毕业典礼等活动中不断诠释校训,宣传学校形成的革命性、发展性、开放性优良传统,发挥校训的重要引领作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具体落实到了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于学校而言,校训真正的价值还在于,在办学中让师生共同认同,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传承与创新。新世纪以来,学校以发展性教育思想为统领,全面实践着“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和“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的办学理念。如今,这一教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入耳入脑,成为一中全体师生员工的共识和行为准绳,成为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成为引领学校开拓进取的核心风尚。
“明礼崇德,求知求真”校训代表了学校的精神风貌,是办学传统的历史积淀。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气质,它与学校的校史、校风、校徽、校歌一起,共同组成了一部激昂动人的教育乐章,启迪陶冶了一代代一中人,激励着他们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洪流中。(作者单位:重庆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