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美军的征兵海报,上面写着“积极保护我们的网络是每个人的责任”。本报资料图片
由于“网络”本身是一种模糊的概念,因此确定其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判断它对军事领域的影响,耗费了美国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研究如何应对网络攻击的措施,以及组建一支正规的军事应对力量并非易事。
拓展网络作战范围
“网络”是军事领域中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造”概念,与真实物理世界不同的是,网络空间难以名状,指挥官没有明确的作战地域。按照美国国防部负责网络与太空政策事务的部长副助理罗伯特·巴特勒的说法,网络空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领域”,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制定新的条令。
迄今为止,网络攻击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窃取信息、引起混乱方面,但安全专家警告说,网络攻击实际上也会对信息装备造成毁灭性的物理破坏。虽然计算机病毒代码本身不能造成物理上的破坏,但却能协助系统实施“自杀”,比如关闭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并加快其运行速度,进而引起火灾或灾难性的损坏。2010年6月爆发的“震网”病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译者注:这种蠕虫病毒针对工业控制系统,利用Windows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播,伊朗核设施受到其攻击后一度陷入瘫痪)。
虽然在网络空间防御领域已经建立了一些国际组织,如北约于2008年组建、总部位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协同网络防御卓越中心”,但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级别的正式组织,则非美国莫属。美军于2009年组建了战略司令部属下的网络司令部,并于2010年11月具备完全作战能力。2012财年,美国国防部要求国会拨款13亿美元用于加强网络战部队的建设。
美军新的网络作战概念包括积极防御,以及在美国本土及海外遂行军事网络作战任务。由于美国军事部门对于国防私企的高度依赖,美军网络作战的目标,也逐步囊括了民用网络、军民互联网络及伙伴国网络防御等方面。
明确网络作战管辖权
2011年2月,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穆勒在国会听证会上坦言:从一开始,我们就不知道网络攻击究竟是国家行为、团体行动,还是街头高中生的恣意所为,不知道网络威胁“究竟属于网络犯罪,还是属于外国政府参与的国家行为。”
面对不明来源的网络攻击,美国国防部与国土安全部、联邦调查局、中情局等政府机构合作,建立“国家网络调查联合特遣队”。首先找出网络入侵的源头,再为网络攻击定性。如果网络攻击的源头在海外,国防部、中情局或国家安全局将居于领导地位;而如果攻击的源头在国内,则属于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的职权范畴。当前,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如何将负责国土防御的各部门整合,组建一支高效的网络安全团队。
对军方来说,其目标是确保网络攻击不会在战区发生,不会影响战场C4I(指挥、控制、通讯、电脑和情报)系统。长期以来,军方自信其军事通信是“安全的”,但这一判断在近些年发生了改变。2010年2月,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指出,网络作战环境的威胁程度日趋提升,将会通过打击装卸货物的机场和海港、交通线、物资储备基地、国内管控和数据获取系统,以及海上和空中运输平台等关键性基础设施,来延缓或扰乱美军进入战区或战场的能力。该司令部还指出,网络空间虽然无法取代电子战、信号与通信情报及其他一系列领域的作用,但却会削弱美军的作战能力。在这一背景下,美军网络司令部应运而生,不仅负责保护五角大楼在美国本土和全球范围内网络系统安全的“全球网络联合部队”,而且还负责对敌人发动网络攻击。
发展网络作战力量
尽管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希望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削减“基础兵力”的数量,却都在为开展网络战而加紧组建单位、增加人手,海军和空军也在积极调整网络战力量。
陆军在美军网络防御方面的部队规模最大,有1个旅的兵力,到2014年该旅的员额将达到1200人。作为网络司令部的下属军种司令部,美国陆军网络司令部的各类人员最终将达到21000人以上。
美国海军网络司令部由海军第10舰队组成,主要负责海军的网络部队和信息战设施。海军在网络领域的工作重点是夺取信息优势,并努力将电磁战、网络战、海洋学、气象学等多方面要素都吸纳进来。
美国空军将第24航空队作为美军网络司令部的下属军种司令部。第24航空队由1个中心和3支联队组成,为空军提供远程通信、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空中运输控制和气象等方面的服务。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网络战士”职业发展路径尤其突出。执行网络战任务的陆战队员将首先部署到无线电通信营,再到陆战队网络司令部或国家安全局工作以获取更多的经验和资历,然后调回无线电通信营或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担任更高级的职务,职务的调整使网络战人员具备了复合型素质,有效提升了其网络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