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阿富汗战争前夕,千里之外的美陆军驻欧洲第200物资管理中心接到指令:为在阿北部山区秘密活动的美军联合特种部队提供一批马鞍和饲料。保障人员在德国紧急筹措物资,在最短时间内空运前方。这个战争的细节,折射出战争机器运转中,联合后勤体系的运行之道。
美 军
面向全球的总部联勤与军种联勤
■商世民
★国防部3位副部长分管相关业务局,运输司令部负责运输保障
★战区内某一军种可负责全战区部队某一专项后勤工作
★联勤模式大幅压缩了冗余保障能力,节约大笔专项经费
美军部署遍布全球,为保障各军种部队任务需要,美军采用了总部与军种相结合、战略方向与战区相结合的联勤模式。总部联勤机构负责本土各驻军基地和从本土到海外之间的保障;各军种的战役后勤力量负责战区内联勤保障。
总部联勤是美军实施联勤保障的主要类型,由国防部6个直属后勤机构和运输司令部负责。前者由3位副国防部长领导,后者是美军9大联合性作战司令部之一。在美国国防部内,主管技术与后勤的副国防部长领导国防后勤局与国防合同管理局,两局分别负责通用物资器材的筹措、存储、包装、发放与三军各类物资、装备、设施及勤务等的采购合同管理;主计长(主管预算、财务与审计工作的副国防部长)领导国防财会局和国防合同审计局,分别负责三军财务保障与各类合同审计;主管人事与战备的副国防部长领导国防日用品局和国防卫生局,分别负责全军人员的日用品保障和卫生联勤保障。运输司令部则负责陆海空运输及有关的装卸作业。
作为美军联勤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军种联勤由各军种相应层次部门机构负责。军种联勤包括三种灵活的组织方式。一是国防部指定某军种负责部分通用联勤保障,如通用弹药、陆上给水保障等由陆军负责。二是军种之间通过协议实施共同保障,如不同军种部队同驻一个基地,其中一个负责基地所有单位的日常保障。三是由战区司令部指定某一军种后勤部队实施战区内联勤保障,如陆军的战区持续保障部对战区内各军种部队提供通用物资和勤务保障;空军基地后勤机构负责投送兵力的接收保障;海军医院船负责收治各军种后送伤病员等。
联合后勤模式的构建,有效提升了美军后勤的效率,大幅减少了军种通用后勤设施的重复建设。如美军组建国防卫生局后,各军种医疗机构冗余保障能力压缩了25%至60%,三军联合实施“基地关闭与调整”计划后,设施保障方面的经费压缩了近50%。
近年来,美军对联勤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美军2008年版《联合后勤纲要》指出:“实施联合后勤的原因在于,哪个军种都难以独立保障联合作战部队。”也就是说联合作战必须由联合保障来支持。观察美军现行联勤模式的优长,我们可以看到,国防部直属的总部联勤,可以有效平衡各军种利益,从宏观层面迅速调用资源保障三军。战区司令部专司作战及后勤指挥,没有直属战役后勤力量,因此将后勤工作交由具备专门能力的军种负责。这样的联勤模式,既控制了整个后勤系统的规模,也保障了部队作战的需要。
在近年来的多场局部战争中,美军总部联勤与军种联勤相结合的联勤模式得到了较好运用。在阿富汗,美军地面部队申请从本土获取的紧急物资,最快可在2天内空运送达。在全球范围内,平均而言,美军部队从提出需求到得到保障的“用户等待时间”较10年前缩短了近50%,陆军约为14天、海军约为11天、空军约为5天。
英 军、德 军
“小军队”探索“大联勤”
■王一泓 商世民
★联合保障系统从部队作战系统剥离,推动专业能力建设
★理顺体系机制,成立专门司令部负责全军联勤工作
★推动社会力量参加军队保障,承包商战时也可参与联勤
目前,英军和德军的现役部队都在17至18万人左右。而且,英德两国都认为本土面临直接军事入侵威胁的可能性很小,军队未来主要是在北约或欧盟的框架下遂行国际安全任务。有鉴于此,两国军队不约而同地构建起了各自的“大联勤”保障模式。其核心要求是,把联合保障系统与军种部队分离开来,从而“让作战部队腾出手来,集中精力发挥军事核心功能”;把分散的通用后勤集中起来构建现代后勤体系,以加强军队的核心保障能力。
2000年前后,英军、德军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和军事战略调整,对国防后勤体制进行了大幅改革。2000年4月,英军组建国防后勤部,负责三军通用物资和通用勤务保障。7年后,英军将国防后勤部和国防采购部合并为国防装备与保障部,统一负责各类装备物资的采购、供应、维修等。德军在2000年10月组建由国防参谋长直接领导的多部门构成的联合支援体系,统一组织三军通用的作战勤务(如通信、侦察)和后勤保障。2011年,德军继续深化改革,组建了国防参谋长领导下,与国防卫勤司令部、各军种司令部并列的联合保障勤务司令部,把原来的联合支援体系划归旗下,并重组为国防军后勤司令部、国防军指挥保障司令部、战略侦察司令部等。
改革后,英德两国军队后勤系统较好地实现平战兼顾,较少的层次有效提升了作战部队的联勤效率。平时,无论部队在本土还是海外,两国军队实行的基本是两级后勤保障,即总部联勤机构直接保障到基地或部队,战时则为三级后勤保障,比平时多了一个临时性的战区保障环节。
英军和德军注重把后勤保障放在军民合作的大框架中筹划实施,将后勤系统区分为三大部分,即军队联合保障部门的后勤资源、各军种的后勤资源,集中通过联合保障部门来提供的盟军、东道国以及民间工商业界的保障资源。军队联合保障部门不仅承担联勤保障任务,还负责把多渠道的外部力量和资源“召唤到一起”,为军队提供保障,从而形成更大范围的大后勤大保障。如英军国防装备与保障部的国防给养与管理队,负责与供应商打交道,为三军部队筹措和供应给养。德军成立由总部联勤机构管理的国防军车队管理公司,负责公务用车租赁服务等。
遇有任务需要,两国军队联合作战指挥的司令部,可从各自总部联勤机构、军种司令部抽调力量,甚至将其与承包商力量共同整合编组,负责本土到海外的联勤保障。这种做法体现了谁打仗就交给谁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灵活性高效性。
俄 军
广域机动背景下的军区联勤
■赵 武 王凤才
★联勤工作由军区主导,原后勤系统被划分为三个独立子系统
★军区联勤不仅保障部队单位,同时保障战略方向的强力部门
★军区联勤模式有效提升了俄军在战略方向上的保障能力
俄罗斯现行军事战略,要求军队具备“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能力。有别于美军全球部署和海外作战需要,俄军主要依托本土作战,面临的主要是局部战争和边境地区武装冲突。在局部战争中,军区是最重要的“战略-战役”环节,因此,俄军通过“新面貌”改革,构建了比较典型的军区联勤保障模式。
“新面貌”改革中,俄军对后勤保障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后,俄军后勤系统由3大部分组成,即物资与技术保障系统,基建、营房、审计、卫生保障系统,财务保障系统。在总部层面,国防部3名副部长分管3大后勤系统,通过各自下属总部机关对军区后勤进行业务指导。军区由3名副司令及其下属机关分管3大系统,部队设相应的副指挥员或指挥员助理。目前,俄军军区联勤体制已经全面展开,联勤范围几乎涵盖了俄军后勤所有领域。
在物资与技术保障方面,军区通过地区保障中心(每个军区2至4个),为辖区内各军兵种部队提供通用物资和技术保障,直接保障到师(旅)级部队及营级独立部队。一个保障中心一般辖7至9个大型保障基地,以及运输、修理等保障部(分)队;财务保障方面,军区通过地区财务保障中心为驻区内部队提供财务保障,统一为驻区部队办理工资、退休金等事宜;基建住房保障方面,军区通过地区住房保障中心(局)为驻区部队提供住房保障;卫生保障方面,军区通过驻区医院和总部派出医疗机构,为辖区部队提供卫生保障。
为保障作战需要,俄军每个军区都组建有多个多功能物资与技术保障旅、独立卫生旅和特种医疗队,平时由军区指挥和管理,担负战备和训练任务,战时归集团军指挥,担负作战保障任务。师(旅)也编配有同类的多功能保障分队。
值得一提的是,为使联合作战提升到更高水平,俄军军队与联邦各强力部门后勤实行一体化。俄军除保障自身外,还与内卫部队、边防部队等强力部门部队实行一体化联勤。从目前情况看,尽管这一改革因各部门利益诉求不同而存在一定阻力,但在总统的强力推进下,随着军队联勤体制的顺畅运行,俄军与其他强力部门的一体化联勤体制,有望按预计设想实现。
为了保证军区联勤体制改革顺利运行,自“新面貌”改革伊始,俄军就开始了为军区后勤“赋能”与“赋权”的努力。在实体设置方面,俄军将总部主要保障实体加强给军区,总部机关不再保留单项勤务的保障力量;总部直属46个基地和仓库被有计划地移交给军区后勤;原装备部下属的修理基地、修理厂等维修机构全部纳入国防服务总公司;四个军区根据不同任务,在2012年前组建了34个综合性保障基地,集中储存各类装备与物资。在权力分配方面,军区后勤机关被赋予战区联合作战后勤指挥权;总部和军兵种将后勤训练(演习)、后勤动员的组织指挥权转隶军区后勤,使军区真正具备履行联合保障、联合训练、联合后勤动员等职能。
在俄军最近举行的多场突击战备检查中,四大军区联勤系统为演习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实践证明,俄军的战区联勤模式不仅符合世界军事后勤发展潮流,而且适应俄罗斯国情军情实际,能够为俄军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作者单位:后勤学院学术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