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编:理解信访治理及其限度的一种思路
//www.workercn.cn2014-02-25来源:深圳特区报分享到: | 更多 |
信访的“容量”分析
理解信访治理及其限度的一种思路
信访制度是中国独有的一套融汇了诸多功能的社会设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其独特的社会治理功能。信访制度的理论原点当属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它在科层组织与民众之间打通了一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操作化信道,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一种基础性的执政资源。但在今天,信访制度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井喷式的信访洪峰不断刺激着社会的神经,进而迫使人们追问这套制度体系的有效性、合法性和可持续性。伴随着依法治国、以人为本等理念的彰显,信访研究也出现了不同的视角和范式。
本文从信访制度的“容量”视角分析了中国信访运行的逼仄势态。从理想状态来看,信访制度仍有一定的接纳空间和存量余地,可以应对较大规模的信访洪流;但从现实运作来看,信访制度已经“爆棚”,其化解信访问题的能力已不可持续。
信访难案(长期未决案)的淤积使信访洪流形成一条“地上悬河”,处于高位、高危的运行区间。而自上而下的“维稳”压力又强化了基层的“筑坝”定势,使信访怠于疏浚,“河床”不断抬高。当前应充分利用制度调整的“窗口期”,建立多级信访拦截和过滤设置,形成以削减信访存量为核心的“吞吐”机制,以减轻信访制度的承载压力。应松动信访治理的属地责任,强化分类与专业化治理,特别是全国统筹的力度。这是信访正常运转及改革的前提。
(作者:刘正强,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开放时代》2014年第1期 亚子/摘编)
编辑:尹盼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