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社会科学报》1月24日报道,2013年,全球变暖趋势进一步加强,气候灾难频发。世界各国协同应对气候变化存在很大困难,跨国企业因拥有全球影响力以及对新技术的巨大研发、推广能力,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2013年美国《外交事务》9/10月号刊登了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地理学教授罗杰·海特等对此的论述。
跨国企业更能拯救全球气候。1987年9月,来自24个国家的代表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订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协议设定了各缔约国分阶段减少氯氟烃及其他危险化学成分的生产和消费,因协议的主要目标是公司企业,结果公司源于压力纷纷研发替代产品,这有助于从根源上解决臭氧层被破坏的问题。事实上,世界上大部分损耗臭氧层的物质生产和消费都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使这一问题的解决比较简单明了。通过使用现存或者正在研发中的技术,全球可以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低35%。这其中最难的是采取正确的政策,特别是设法确保环保型技术能够被大规模应用。在这方面,跨国企业大有可为。如果每家大的跨国企业都要求其工厂以及其供货商的工厂每年减少5%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这种良好的效应将惠及全球经济。这种努力将会促进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广泛应用。
改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一个明智做法,就是对影响气候变化最大的行业制定合理目标,要求这些行业加大对温室气体减排新技术的投入,并迫使他们为碳减排付出一定成本。但仅仅以这些企业为重点调节对象并非最佳方式。也要关注一下那些消耗能源的企业。大多数跨国企业所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并不依赖于任何能源或能源密集型材料。此外,他们会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反应。他们在能源方面的花费份额很少,因此改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的成本相对较少。如果跨国企业被迫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各国家和地区要想吸引他们投资,就需要向他们提供清洁能源、研发支持,以及有助于实现未来低碳化的工人和消费者。随着世界经济逐渐走出萧条,跨国公司能更好地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有所作为。 □凌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