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资料索引-正文
观点摘编:邻避冲突参与动机及其治理基于三种人性假设的视角
//www.workercn.cn2014-04-29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邻避冲突参与动机及其治理:

  基于三种人性假设的视角

  环保部发布的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在我国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冲突事件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0%,环境冲突与传统的征地冲突、劳资冲突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三驾马车”。在各类环境冲突事件中,邻避冲突具有容易发动、且议题容易激化并升级的特点,因此正成为当下新兴的、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类环境冲突事件。邻避冲突是由于邻避设施的选址、兴建以及运营所引发的民众与建设方、政府之间的冲突。而邻避设施(Not In My Backyard,直译为“别在我家后院”)通常是指那些有环境污染威胁的设施(如垃圾处理厂、发电厂),这些设施能为全体居民带来较大的生活便利,但它们往往也会引致比较严重的负外部效应,不断上演的群体事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正逐渐步入邻避冲突多发的“邻避时代”。

  公众参与邻避冲突的动机十分复杂,而“经济人”、“社会人”、“政治人”动机是邻避冲突中凸显的三种人性动机。这三种人性动机是激发居民参与冲突的重要推动力,只有居民的经济人、政治人和社会人的人性诉求得到合理的回应才能有效地化解邻避冲突。而利益补偿机制、决策参与机制、社会信任机制及社区化解冲突机制将有效地回应公众的人性诉求,是治理邻避冲突的重要机制。

  基于经济人假设,居民在获得满意的经济性补偿的情况下,邻避效应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会减少。对利益受损的少数人进行补偿、形成“环保回馈”通常被认为是化解邻避冲突的重要途径。对邻避设施周边居民进行利益补偿需要重点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补偿的方式,二是补偿的数额。就补偿的方式而言,通常存在两种方式:金钱补偿,包括减免物业费、垃圾处理费等;非金钱补偿,包括在小区周边建立供附近民众免费或打折使用的公共设施,如公园、图书馆、运动中心等。

  基于政治人假设,在邻避设施的决策过程中应全程引入居民参与,为邻避冲突的相关各方(包括民众、政府官员及专业人员等)提供了解、沟通的平台。决策参与对于缓解邻避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参与决策能够满足“政治人”参与政治生活的本性,体现其参与的价值,并使其权利受到应有的尊重,从而有助于化解居民的对立情绪。

  社区的高度动员效果是邻避冲突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这些因素充分体现了居民的“社会人”动机,因此,建立政府的社会信任机制,同时引入社区化解冲突机制,是解决邻避冲突的重要思路。要建立冲突的社区化解机制。社区组织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经常了解和倾听社区居民的不满,并通过说理、劝解等方式引导居民理性认识邻避设施,特别注重强调设施的公益性。这样可以避免因业主自发组织抗议行为而造成冲突升级。

  (作者:赵小燕,《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笑航/摘编)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