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深化农村改革 破解拓展金融空间难题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21世纪经济报道》撰文指出,深化农村改革需要破解的四大难题:
首先是征地制度改革,实际涉及的问题是允许在城镇中有两种所有制的土地,还是形成农地转市地后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或是两者兼有?其次是对农村的建设用地,特别是宅基地,到底是坚持“自有自用”的原则,还是允许农村集体组织以外的成员在农村可以拥有宅基地和房产?再次是对农户来说,农地、农房(包括农房合法占用的宅基地)都不是拥有完整产权的财产,因此允许对农地、农房进行抵押,那么到底抵押的是什么权能需要认真研究、界定,否则就会留有后患。最后是农民占有的集体经济资产股权能不能抵押、担保?农民目前对此的态度到底是理性还是保守?允许抵押、担保后到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都需要深入观察和研究。
经济缺少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在《中国经济时报》撰文认为,中国经济不缺钱,快速的M2增长以及大量的外汇储备使得中国经济从总体上看不缺钱。中国经济缺的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机制,缺的是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具体表现为:
第一,一些政府部门依然热衷于审批,用行政力量配置资源,资源流动的方向背后不时闪现着行政力量的影子,与市场的指向并不协调。第二,市场体系不完善,关键是要素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存在着行政定价、随意干预价格,特别是存在着货币注水、扭曲价格的现象。第三,支持经济市场运行的微观主体还不健全。第四,中国经济处在从大到强的关键时刻,由大到强的唯一举措是创新。然而创新并非号召的结果,而是制度安排使然。
新形势下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国祥在《经济日报》指出,必须要围绕着尽快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系,做好任务落实、长远规划和政策调整等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一,实施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必须让各级政府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第二,必须更加严格地保护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第三,农业科技创新是保障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第四,农业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的重要途径;第五,必须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第六,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更加注重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