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资料索引-正文
观点摘编:城镇化布局应发展集聚效率高的城市群
//www.workercn.cn2014-08-11来源:福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光明日报》7月16日发表姜梅华的题为《经济集聚与城镇体系建构》的文章:合理的城镇化体系是以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为前提,根据企业和劳动者意愿,在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的权衡机制下实现的。因此,科学认识经济的空间集聚对城镇体系构建的影响机制,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

  决定城市布局的力量来自两个方面:向心力和离心力。向心力指中心城市市场潜力大,由于运输成本的存在,越靠近中心城市贸易成本越低,因此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和不断被吸引的企业,造成了城市集聚水平升高。离心力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拥挤效应,即激烈竞争、资源稀缺引致的高价生活生产成本;二是一部分不能流动人口就地消费,会引致经济活动远离经济中心。随着经济集聚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也会更明显,中心城市的集聚过程中伴随着人口的集聚,说明大城市是集聚城镇人口的主要承载者,是发展城镇化的中坚力量。我国经济集聚水平还在上升,中心城市集聚人口的功能会继续发挥作用,这意味着中国城镇化道路应以发展大城市为中心,同时协调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以城市群的集聚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因此,中国城镇化布局应突出“以大带小,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原则,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展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强的城市群,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整体上看,优化提升以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东部地区城市群,以建设成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同时,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利用其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并承接东部地区有市场、有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陆桥通道上的城市群和节点城市,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形成与中亚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区域大合作。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