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如果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一,那么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势必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在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着职工全员参与的群众性劳动竞赛和企业经济技术管理创新的优良传统,职工用无尽的智慧创造着企业的效益和属于老百姓餐桌上的“健康财富”。
“工会要做的就是要帮助职工的‘金点子’实现华丽蜕变。”京粮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肖辉利表示,经过多年工作经验的累积和沉淀,集团各级工会已摸索出一套从立项、全程跟踪项目进展、到交流汇报、成果总结展示、学习借鉴、推广普及的较为完善的工作方法。
一年百余创新立项
重在解决生产难题
肖辉利说,每年年初,京粮集团下属各基层单位都将申报当年群众性劳动竞赛和经济技术管理创新活动的立项内容。2013年,集团以“建功十二五,岗位做贡献,创新促发展”为主题,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和经济技术管理创新活动,年初的立项数目就达124项,投资1258.52万元。
在大兴粮油总公司的青云店粮食收储库总有这样的难题:机械通风过程中,大气温湿度突然发生变化,满足不了机械通风的规范要求,造成粮食水分不可控,既浪费电能,又加大损失。
2013年,该公司专门申请立项,动员职工参与创新和改造。“我们不仅成立了项目攻关小组,还自主研发了相关辅助设备。”该项目负责人说,风机改装后,自动启闭装置能够及时检测天气温湿度变化,不仅克服了由于天气变化给机械通风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了储备粮的通风安全,更节约了通风费用,同时也减少了保管员通风操作的劳动强度。
劳模率先引领创新热潮
工作室带队担当排头兵
在集团经济技术管理创新活动中,劳模依然发挥着带头和引领的作用,古船食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凤奇就是其中一个。
2013年,古船食品公司制造一部需要扩大配粉仓,以满足生产需要。但事实上,该厂区建设已基本饱和,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车间功能,成为难题。
面对困难,赵凤奇没有退缩,他每天看图纸,到现场考察,连续几天没回家。功夫不负有心人,赵凤奇想到利用基础粉仓下不足一米的有限空间,用于配粉系统建设。同时,巧妙地设计使得配粉与打包兼顾,完全不影响基础粉仓的使用,完美地解决了难题,实现了最终预想。
在企业经济技术管理创新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还有职工创新工作室。“每年,我们都有很多优秀的创新成果出自这些职工创新工作室。”肖辉利说,在集团下属企业中,共有职工创新工作室13家,其中,赵凤奇创新工作室、高玉树创新工作室等多家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均由劳模亲自“挂帅”。
千万效益源自“金点子”
优秀成果给予全面展示
近年来,集团工会为职工搭平台,摆擂台,2013年全年共节支创效1345.09万元,这相当于过去五年节支创效数量的总和。
前不久,集团工会刚刚组织开展了2013年度优秀创新成果的展示推广活动,包括大兴粮油总工会“储粮机械通风半自动化控制装置的改装与应用项目”、南郊粮食收储库物流服务部“高大平房仓测温电缆线电动压线器创新项目”、延庆粮油总公司“开展首席员工制度 搭建职工成长平台”项目等在内的优秀技术和管理创新项目,在集团全体工会代表面前做了展示。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方式,能促进集团下属各基层单位工会工作的高效开展,特别是在经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肖辉利说,集团工会还将把优秀创新成果发布在集团局域网上,供职工学习,使其成果实现最大限度的推广和传播。(本报记者 王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