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主人公:一线建筑工人
制片方:中建一局二公司
导演组:项目3人组
片场:工地现场
时长:4分21秒
“如果青春是场旅行,你是否能够朝着最初的目标坚定前行?”划过沿途的风景,无限延长的铁路线,一名年轻职工步入中建一局二公司大楼报到……这是中建一局二公司为青年职工演讲比赛制作的一个微电影开头画面。
整个微电影时长4分21秒,浸透了多名年轻人的汗水,以公司团委副书记杨旭、工会主办牛宜栋和十八大项目生产负责人朱苓组成的3人组完成了此次微电影的拍摄和后期制作。3人都很年轻,最大的27岁,入职公司5年,最小的24岁,入职公司两年。
微电影主要是用于公司青年员工演讲比赛的开场播放,作为一个积极的正能量引导,里面的一些话能够与青年人产生共鸣,进一步给与一种信念的指引。
“正式开始编写脚本到完成大概用了一周时间,期间反复调整了3遍,主要遇到的困难就是在编写时要设想与行业相关的场景,但是在实际操作拍摄中有很多需要变更的地方,根据拍摄的实际情况,又进行了反复调整。”杨旭这样告诉记者。
拍摄的场景是有选择性的,比如准备拍摄的镜头需要主体已封顶的,视觉上能够令人感到有成就感的,那就从现有的项目中去联系已经封顶的项目,通过项目的党群组织寻求帮助和协调。
“拍摄的员工主要是找了些形象气质俱佳,同时能够突显当代建筑青年精气神儿和魄力的青年人。大家都非常配合,并且很乐意参与其中。”牛宜栋说,挑选职工上镜拍摄,3人组也下了功夫。
牛宜栋告诉记者,拍摄中最感动的事儿是拍摄素材中需要一个夜晚打灰点钢筋的场景,通过记录青年员工忙碌的一天,拼搏奋斗的一个过程。
拍摄需要在夜晚进行,点钢筋在后半夜,项目团干部和部分青年员工在当天不当班的情况下,后半夜起来跑去现场帮助拍摄夜晚点钢筋的视频素材,很感动。
“最难忘记的,我想就是每到一个场景,几个人都会在一起,纷纷去讨论拍摄的角度和希望表达的艺术手段,视频最后蜡烛的那一段,是我们不断重复,一共点了十几次蜡烛才完成的。”朱苓说。
所有素材拍完后,就该开始后期制作了。“在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有的场景需要大量的工程效果图,经过不断筛选,一张张加进视频里,在后期制作期间不断地更改和调整,由字幕到背景音乐,毕竟不是专业从事影视的,所以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杨旭说。
“那天参加活动,看了这个微电影,我觉得很震撼,差点儿哭了。”一名参加演讲比赛的青年员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