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强化“三种意识” 解决“三个问题”
白银市总工会职工技能培训彰显工会维权职能
白银市总工会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坚持面向企业、面向职工,按照脱贫要“造血”,扶贫见实效的思路,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工作。2008年以来,共举办电焊工、创业培训、家政服务等各类技能培训班145期,培训就业困难人员7106人,5839人取得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强化责任意识,解决“谁培训”的问题
白银市总工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会办学的形式,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白银市总通过对全市具有培训鉴定资质且办学规模以上的培训机构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调研评估后,依托甘肃省腐蚀与防护学会下属的白银市新科技职业学校,成立了全市首家工会系统的“就业困难人员技能培训基地”,并以此作为辐射县区的培训基地,建立起了宣传招生、培训鉴定、安置就业、服务维权“一条龙”办学模式。
强化主体意识,解决“培训谁”的问题
白银市总工会积极动员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愿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各类人员参加技能培训。该市总工会充分利用市县两级帮扶中心平台作用,公布培训科目、开班日期和培训政策,做好对进城务工人员和“40、50”失业人员的咨询和报名等工作。 各企业工会深入到有就业能力的困难职工家庭中,了解困难职工家庭成员的就业意愿,动员组织他们参加技能培训。新科技职业培训学校把培训的重点对象聚焦到有就业意愿外出务工、转移就业、返乡创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上,利用农民工冬季农闲和农民工返乡的黄金季节,深入农村农民当中,广泛宣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农民教育、农民创业培训的内容、形式,积极动员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员参加到培训中来。
强化服务意识,解决“如何培训”的问题
白银市总工会根据市场用工和求职者的需求,坚持“四个结合”,不断开辟和培育新的办学增长点。一是坚持意向与需求相结合,走订单培训之路。按照 “缺什么、教什么、需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培训期限,设置汽修、电焊、创业、家政服务、刺绣和计算机操作等培训科目,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专业。二是坚持工作与培训相结合,走上门培训之路。为解决农民工工学矛盾,采取上门培训的方式,培训教师送教下乡,把培训课堂搬到庄头村尾,田间地头,在家门口搞培训,在田野里传技艺,既不误农时农活,又让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三是坚持培训与回访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立跟踪回访机制,采取岗位援助、维权服务等措施,给予学员政策、法律等支持和帮助,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实现就业,切实维护受训人员的合法权益。四是坚持申请与审批相结合,走规范化培训之路。按照市总工会技能培训要求,培训学校每年初就年度培训的目标、措施、费用等情况向市总工会进行书面报告,对每期举办的培训班,在开班之前就培训的时间、人数、工种、级别及教学计划向市总工会进行报告。同时,市总工会坚持依档帮扶、依档培训,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健全了培训资金与培训成本、培训质量、就业实效挂钩的绩效评估机制,定期不定期对培训情况进行抽查,确保培训落到实处。今年全市共举办电焊工、家政服务、计算机操作等技能培训班13期,培训人员1010人,已完成全年培训目标任务的75%。(白家华 张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