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关键要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
“以前,我都不敢跟别人说自己是工会主席。”王鋆是德清县钟管镇一家日资企业的工会主席。1997年,他参与工会组建,日籍总经理听说后立即警觉地问道:“建工会干什么?”虽然企业也建了工会,但活动很难开展。久而久之,职工遇到问题,也想不到求助工会。
类似的现象和苦恼在非公企业工会主席中并不鲜见。“这些现象就是因为搞不清或者忘记了自己是谁、为了谁。长期下去,这将会令工会丧失根本,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浙江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戴震华说,只有首先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才能明确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为职工说话办事,才能让职工感受到工会的存在和作用。
当然,明确了“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后,如何让基层工会真正“转起来”是关键。
在紧邻杭州的德清县,县总工会自2013年起打破了乡镇工会直接管理基层工会的传统模式,推行“工会互助”模式。即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度、便于管理”的原则,在钟管镇等工业聚集区建立起五个区域化工建服务中心,覆盖所有企业工会,以此为载体聚合各个企业工会的优势和智慧。
“工建服务中心让职工和工会在心里推倒了工厂的围墙,成为一个大家庭。”德清县总工会主席李贤富说,比如,构建“十分钟共建服务圈”后,同一区域内的职工仅凭工会联系服务卡就可以享受任何企业的设施服务;而内容涵盖技术帮扶、安全检查、志愿服务等在内的“抱团服务”长效机制,则让单个的企业工会主席在实际工作感受到“人多力量大”的威力,进一步壮了开展工作的胆魄。
德清县的经验,只是浙江各级工会致力于破除思维定势,从本地实际出发锐意创新,让基层工会发挥应有作用的一个缩影。
如今,类似的探索在浙江全面开花。如余姚市总工会在泗门镇试点建立工会代表履职工作室制度,规定镇总工会领导每周定时接待工会代表,收集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在规定时间予以答复或解决;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总工会建立权责制,实现区域社区垂直包片、网格化责任管理,由责任片区的工会“经理人”对所辖片区实行动态管理……
更重要的是,这些探索让“工会更加清楚自己的角色,职工也越来越认工会了”。
“现在求助职工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王主席,您看这事怎么办?’”说到这里,王鋆感慨道,如果工会既能促进企业发展,又能维护职工权益,没有哪个老板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