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工会改革创新进行时】让职工时刻感到工会就在身边
——记浙江工会开展的“打通最后一公里”攻坚战
2014年8月初,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意见》,这份外界没有给予过多关注的文件,在浙江工会系统却反响热烈。
“反复研读了,意见中很多要求正好回应了我们一直以来的探索和困扰。”采访中,类似的表达不绝于耳。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非公企业集中,职工流动性大,劳动关系复杂多变。但让各级工会有些尴尬的是,尽管近年来全力推进“两个普遍”,但不少小型、分散的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依然游离于工会之外,职工遇事不找工会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上级工会每天忙忙碌碌,千方百计为职工提供服务,很多职工却不知道工会在干什么,这说明中间有环节出了问题,很多工作部署没有落地。”在深刻反思后,浙江工会找准了“相对薄弱的乡镇(街道)、企业工会不能有效地完成‘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传递”这一症结。
为突破这一瓶颈,省总工会明确要求地市、县区工会找准定位、重心下移,在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上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因地制宜、全面创新,掀起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打通最后一公里”攻坚战。
“打通最后一公里”不能“等靠要”
这些年来,浙江在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上颇下功夫,但乡镇(街道)、企业工会这一“瓶颈”依然存在。比如,乡镇(街道)工会无人办事、缺钱办事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不少企业工会缺乏活力,特别是非公企业工会干部普遍兼职,工会工作取决于“老板觉悟”的情况明显存在……
“如果乡镇(街道)工会疲于应付,企业工会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只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厉志海说。
怎样才能让乡镇(街道)、企业工会“有人办事”、“有能力办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味地“等、靠、要”显然行不通。
对此,台州市天台县总工会和嘉兴市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工会分别选择了看似截然不同的路径——“下派”与“上挂”。
在浙江天宇灯饰有限公司,无论职工还是老板,只要说起“上面派来”的工会指导员王银膺,无不啧啧称赞。原来,时任天台县司法局局长的王银膺入驻企业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规范了职代会制度——108名职工代表全部由职工一票一票选出来,一线工人代表占到近80%;“运行很规范”的职代会,确保职工们不折不扣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而让企业主始料未及的是,职工对企业经营情况了解多了,猜测反而少了,彼此间增进了理解,企业管理更顺畅。
“企业工会指导员”制度,是天台县总工会为解决乡镇(街道)、企业工会“人少事多”难题于2011年开始探索的。下派的指导员来自县总工会机关、乡镇(街道)总工会及部分县机关事业单位,一任两年,一个月至少保证到负责指导的企业蹲点两到三次。
3年来,天台县选派的102名工会指导员,为基层工会带去了裂变效应:乡镇(街道)工会人力上实现了“1+X”的变化,“人少事多”境况大大缓解;企业工会工作更加规范,企业工会主席素质、能力显著提高;职工权益状况不断好转,指导员派驻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率达到100%,重点骨干企业职工矛盾纠纷同比下降70%,劳动关系更和谐。工会指导员自身也全方位地实现了自我提升。
而对于拥有186家基层工会、工会会员总数达4万余人的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工会来说,“一个半人”的工会干部编制根本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园区总工会副主席徐福兴没有“等靠要”。
2011年8月,在调研的基础上,该园区总工会启动了基层工会干部上挂锻炼工作制度。即从基层抽调40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工会干部到园区总工会和“职工服务站”锻炼,每两周值班一天,上挂时间为一年。
原本只是“试试看”的徐福兴发现,自愿报名上挂的人数远超预期。3年时间,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层工会干部已有183人上挂履职。从协调劳动关系到技能比武竞赛再到每个月的文体活动,全部由“上挂”干部完成。
无论是“下派”,还是“上挂”,这些来自基层的创新殊途同归:有效解决乡镇工会“无人办事”、企业工会“无能力办事”的问题,并带动提升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的整体实力,打通了工会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