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抓好“中心”硬件建设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职工,哈市职工服务中心全力抓好温情服务,“中心”重新制订了岗位制度,规范了基本服务用语、文明服务用语、服务忌语、电话文明用语等,特别强调了“微笑服务加文明用语等于窗口服务”,对来访职工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道声”。
记者了解到,“中心”工作人员中午照常办公,周六上班,随时接待职工群众。一个微笑,一杯水,一句问候……都让职工群众感受到内心的温暖。
“我们工作的目标,就是努力当好职工贴心的‘娘家人’”,“中心”主任副王梅告诉记者,为了方便一些特殊群体职工,今年,他们改变了“金秋助学”款发放方式,工作人员送钱上门,此举受到这些特殊群体职工、家人的称赞。
“中心”对职工实行了“一站式”便捷服务,“能让职工来一趟解决问题,决不让跑第二趟”,“中心”救助部副部长钱月梅感慨地说。哈绝缘材料厂困难职工蒋纯的孩子陈天宇今年考上了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由于是零表提前录取,钱月梅立即与厂工会干部联系,对相关材料提前审核,当场发放了助学款,“这笔钱帮助我解决了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工会服务中心就像我们的娘家一样,我有困难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它”,蒋纯发自内心地说。
今年6月末的一天,86岁的老军人孙梦良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到“中心”,复查代发工资事宜。由于患有小脑萎缩症状,老人在上厕所时,不慎便溺到了地上,就在其女儿不知所措之时,“中心”工作人员立即过来帮助打扫干净。
老人的女儿要到邮局打印工资流水单,“中心”工作人员就把孙梦良老人安置在座位上,像亲人一样给他端来了热水,陪他聊天,老人的女儿回来后,对“中心”工作人员感激不尽,“你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啊!”
记者在采访时感到,“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向“职工服务中心”转型升级,意味着工会帮扶工作的对象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以困难职工为主扩大到全体职工;意味着工会帮扶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在强调做好困难帮扶的同时,更加注重满足职工群众的多层次需求,工作内容更加丰富;意味着帮扶工作职责发生变化,由原来注重困难救助向救助、维权、服务等综合型方向发展。
如今,哈市职工遇到困难,都可在市职工服务中心享受到优质、快捷的服务。通过服务平台的升级打造,整合工会内部资源实现帮扶平台共建共享,将帮扶中心建设成工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和帮扶救助与维权服务并重的职工服务平台,将全会服务职工的职能向前推移,为职工和会员提供“一站式”、“窗口式”服务。
正如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朴逸所说,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升级为职工服务中心,这是工会帮扶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意味着工会更加注重推动解决职工的各项切身利益问题,更加注重以推动民生和谐来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将以完善服务功能和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推动服务帮扶工作向服务全体职工延伸,努力打造集救助、就业、维权、服务‘四位一体’的综合型职工服务中心新模式。”(首席记者 刘少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