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做实工会服务
粉丝已经突破1.1万人
从法律服务中心推送的十几期微信内容来看,既有典型案例也有工作动态、法律法规宣传,不仅贴近职工生活和大家关心的法律热点,还以原创图文形式进行宣传,效果十分显著。比如8月4日推送的《必知的最新北京各项社保标准》,此内容一个文字没有,只用三个图表就涵盖了最低工资、低保标准、退休退职退养最低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工伤保险待遇等5大块内容,阅读量达到11920多人次,转发量为766人次。一位职工反映:“这个太有用了,一目了然,第一眼看到我就收藏了。”
法律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徐玉宏告诉记者,我们设立“北京工会法律援助”微信平台,是为了向职工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通过微信平台与职工互动,及时答疑解惑。“我是个外地务工人员,在京有没有探亲假?”“我们公司被收购后裁员,普通员工和长期休病假的员工得到的赔偿一样吗?”“如何查看我是否已成为北京工会的会员?”“离婚后,丈夫拒绝抚养我们11岁的孩子,他是不是也同时放弃了被赡养的权利?”“有个朋友借我钱已经两年了,最近用短信的方式提醒他还款,未有结果,我该怎么办?”……像这种五花八门的问题,每天都有几百个,法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时解答,或者分析汇总后结合相关政策信息一起推送,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宣传。
在每期发布的微信内容中,法律服务中心从开始就设立了一个服务性栏目——“工会教你维权”。文章短小精悍,有法条却通俗易懂,既实用又方便,很受读者喜欢。记者随便点击打开了一个,《给单位造成损失,劳动者承担法律责任吗》,这本来是个很普通的咨询问答,阅读量竟有2400人次。据法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涉及职工休假制度、合同签订等问题的内容,也同样引起了强烈反响。
徐玉宏介绍,“服务职工、依法维权、促进和谐”是法律服务中心的工作理念,他们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就是想借助新媒体为职工和基层工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目前,法律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已经突破1.1万人,并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通过进行持续、方式灵活且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微信平台将成为工会为职工开展法律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窗口,更及时、有效地维护职工的权益。(本报记者 王香阑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