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诸多中国车企的消息再度让东南亚市场成为了聚焦的热点。吉利李书福也迈出了进军东南亚市场的实质性一步。5月,吉利汽车官方发布消息称,将收购DRB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
宝腾作为马来西亚的“国家级”品牌,吉利这次大手笔收购宝腾,被视为吉利亮剑东南亚市场的“信号弹”。
无独有偶,就在收购宝腾之后,吉利再度对国际公司架构进行了调整,拥有多年销售经验的营销大咖、吉利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圣良调任吉利国际公司总经理职务。
有分析指出,吉利未来品牌矩阵将形成由上自下依次为路特斯、沃尔沃、英伦、领克、吉利、宝腾等品牌支撑的金字塔结构。而在这一体系中,国际市场将逐渐占有与中国市场同等分量的地位,而方兴未艾的东南亚市场将成为值得关注的新战场。
▲2014年上汽正大汽车有限公司在泰国春武里府的工厂举行了首辆MG6下线仪式
而早在2014年,上汽集团就已经悄然发力东南亚市场,其不仅斥资8亿美金在泰国建设了新工厂,产能达20万辆,而且还与通用一道在印尼投资7亿美元建设上汽通用五菱的工厂,产能将扩充至15万辆。
北汽集团同样也在“挥师”东南亚市场,依托扎根北汽瑞丽项目,徐和谊和北汽正在落子这片“新战场”。
在北汽集团云南产业基地瑞丽项目竣工仪式上,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就在致辞中强调,北汽集团将逐步形成以昆明新能源基地、瑞丽主机厂制造、芒市专用车改装三地联动,将成为北汽自主品牌探索“走出去”实施路径并逐步打开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与主战场。
这显然同“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春风”密不可分,具有灵敏嗅觉的车企纷纷感知到了东南亚市场所焕发出的巨大潜能。
在近日召开的2017(第八届)全球汽车论坛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就指出,今年前四个月,我国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汽车商品累计总额已经达到了61.7亿美金(约合455亿人民币)。
他强调,汽车产业应当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努力实现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有分析指出,东盟是东南亚最重要的经济组织,共有10个国家,6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超2.6万亿美元。去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和文莱七国累计汽车销量达316.5万辆,同比增长3.1%。
显然,是走出去的自主品牌不容错失的“重镇”。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在接受汽车头条App采访时称,“吉利收购宝腾看中的是其在本地的是渠道和生产能力”,他认为,通过收购宝腾的股份,有利于吉利打破地方产业保护的壁垒,获得当地市场和消费者的亲近,同时实现本地化产能布局。
长期关注海外并购的业内人士田永秋也认为,自主品牌入局东南亚汽车市场,或是为了抢占当地消费升级的契机。
东南亚地区目前经济发展阶段——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汽车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而目前当地市场流行的交通工具是“三轮摩托”,吉利等车企入局东南亚也沾了“消费升级”的光。
一位自主品牌海外市场的负责人也曾经对媒体透露,根据调研,他们发现东南亚市场其实仍然是“走出去”的蓝海市场。“这些区域既没有中东的战火纷飞,也没有南美的政治结构问题。”
谁是拦路虎?
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同中国市场近在咫尺的东南亚市场看似是“唾手可得”,但实际上,由于日系车企从70年代以来的多年盘踞,使得其在这块市场中几乎形成了垄断态势。
中国品牌在多年的国际化中,“舍近求远”远渡非洲乃至南美洲,自然有着难言之隐。日系品牌凭借着多年的“先发优势”,几乎将这块方兴未艾的汽车市场变得了“自留地”。
有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在东南亚的六大市场中,日系车企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而更为关键的是,日系品牌在产能布局方面也是遥遥领先于自主品牌。这使得自主品牌“拓荒”之行注定面临着一场恶战。
值得中国车企警惕的是,日系车企对于东南亚市场依旧高度重视,去年日本车企最大的并购额——日产收购三菱之中,日产不惜斥资2370亿日元入股三菱,看重的恰恰是三菱小排量微型车在东南亚市场的巨大优势。
咨询机构IHSAutomotive的副董事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整个三菱着重发展在东南亚具有大众化市场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核心细分市场。在该公司的帮助下,日产将在该市场上站稳脚跟,甚至是在小型车细分市场上。”
面对着日系车企“铁板一块”的东南亚市场,中国品牌并非没有机会,电动车或将成为征战东南亚的“王牌”。
《日本经济新闻》就曾经担忧地评论到,“说实话,中国车企很难对日系车企造成威胁。泰国和其它国家都在积极推动电动车的发展,对于中国车企来说会是个机会。”
▲新加坡的比亚迪e6车队
今年2月,由100台中国深圳产比亚迪e6纯电动车组成的新加坡首支新能源出租车队正式亮相,标志着东南亚最大纯电动出租车队启动投入商业运营。
王传福的新能源“轻骑兵”会在东南亚撬开一道裂缝吗?
《中国汽车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形成若干家进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到2025年,中国品牌汽车在全球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东南亚一役,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