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取代韩系?中国品牌悄然现身大众丰田后视镜

//www.workercn.cn 2017-07-05 08:21:00 来源:汽车K线 

  取代韩系?中国品牌悄然现身大众丰田后视镜

  引言:在世界汽车的重点大学里,终于能看到中国“学生”的身影。如果说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让中国与世界交流深化。那么这十几年,中国自主品牌也终于在国际化环境中,历练到了毕业季......

  “现在我们最为看中的潜在竞争者,将出现在中国。”最近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狼堡)大众总部举行的大众汽车集团未来日,大众汽车集团高层表现出对来自中国汽车制造商的重视。2016年,大众汽车首次登上世界汽车销量冠军宝座。

  无独有偶,丰田汽车负责技术的高层也曾向笔者透露,像吉利、长城、传祺这样的中国本土汽车公司,是其未来不得不面对的强劲竞争对手。此前,来自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从没有引起过世界汽车列强的如此重视。

  现在,大众、丰田和通用的后视镜里,几家中国品牌正显得越来越大,而一度离它们很近的现代起亚,开始逐渐变小。

  由于中国汽车市场占到全球汽车销量的1/3,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借助本土市场强大的支持,今年中国可能将有3家本土整车制造商,全年中国品牌销量突破百万量级(或分别为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

  与此同时,广汽传祺和上汽乘用车可能会超过50万量级。

  之前野蛮生长,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国品牌,经过市场竞争的洗礼,这两年悄然破茧,其扇动的翅膀,在未来的世界汽车业,也可能引发一场蝴蝶效应。

  中国品牌崛起:这次完全不一样

  从2015年开始,中国汽车制造商市场份额迅速提升,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经接近45%。在一度被外资品牌占据七成的中国乘用车市场,这个市场份额让人感到兴奋。

  与过去中国汽车品牌偶尔给人的惊讶不同,之前的那种起势并不具备可持续性。一方面,是因为产品、品牌与企业自身综合实力欠缺;另一方面,则是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不少中国品牌都陷入了转型的“阵痛期”。

  不过,经历三年前“十几连降”的谷底,今天崛起的中国车企,已经大为不同。而部分中国自主品牌,已经有资格进入到世界汽车的高等学府,与外资汽车巨头同台竞技。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中国汽车品牌与合资品牌,在各方面差距快速缩小。

  首先,在产品层面,以吉利博越、博瑞,长城哈弗H6、H7,以及传祺GS8、上汽荣威RX5,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汽车,在产品力和产品价格上,已经形成合力,逐步冲破之前的价格与品牌天花板。

  例如:博越连续6个月销量突破2万辆;哈弗H6去年销量则逼近60万辆,单月销量曾超过8万辆;售价在20万元级别的传祺GS8,销量频频破万......都是在蚕食合资品牌曾经固有的价格区间和细分市场。

  其次,在产品热销的情况下,几家主要中国自主品牌销量也节节攀升。今年,吉利汽车销量目标虽然为100万辆,但按照目前发展态势,其年终销量可能将达到120万辆。长城汽车与长安汽车保持百万销量难度似乎不大。引人注意的是,上汽乘用车上半年销量达到23.36万辆,同比大增近113%,广汽乘用车增速也同样迅猛。

  第三,中国品牌销量与份额的提升,有设计和技术研发作为保障,这在过去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如长城、吉利、比亚迪、长安等品牌已经建立了比肩跨国汽车巨头的研发中心和研发体系。

  因此,不论奥迪、宝马,还是奔驰、沃尔沃的研发设计人才与高级管理人才,都愿意加入这些有潜力的中国品牌,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当然,中国品牌的悄然破茧,也离不开外界环境的因素。一者是外资品牌长期以来坐享品牌红利,对中国市场需求把握迟缓;二者则是中国消费群体的迅速变化,合资品牌在轿车时代所积攒的品牌忠诚度,因为种种因素并不为中国年轻人接受。三者是由于国际环境变化,让中国品牌上升的最大竞争对手韩系车,在中国直接遭遇滑铁卢,给予了中国品牌一个难得的上升期。

  走出去迫在眉睫

  虽然说中国自主品牌背靠中国市场这棵大树好乘凉,但是如果不走出海外,参与到世界汽车市场另外2/3份额的竞争中,那么对中国汽车就意味着,“如果你不走出去,你就会认为这就是世界”的局限。

  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100万辆,随后的几年,中国汽车出口持续下滑。2016年,汽车出口70.8万辆,比2015年下降2.7%。中国汽车走出去遭遇困境。与此同时,外资品牌在中国本土化生产和进口总量,去年则接近1400万辆。

  引人注意的是,去年,吉利与长城汽车分别发布了旗下高端品牌LYNK&CO(领克)和WEY(魏)品牌,除了欲在中国与合资品牌一较高下,这两大品牌还分别制定海外战略。

  今年6月,吉利汽车进一步并购了马来西亚宝腾49.9%股份,并控股英国路特斯51%的股权。同时,将在国内有丰富销售经验的南圣良,调任吉利国际销售公司总经理。

  相比之下,比亚迪顶着股神巴菲特的光环,已经在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自己的新能源王国。

  广汽传祺在国内市场取得不错业绩后,也将目光瞄准国外,作为一个在北美发布的中国汽车品牌,其新掌门人郁俊,已经直接掌管广汽乘用车的海外业务。上汽乘用车日前也宣布在印度市场投放生产MG品牌产品。

  不难发现,在“一带一路”大背景和国家支持下,中国汽车作为中国制造的高端产业已经能够承担起应当肩负的责任。

  然而,国际市场不比国内,技术壁垒、政治文化等问题仍然存在。

  但对中国品牌而言,只有国内和国际市场两条腿走路,中国汽车工业才有希望。中国才能诞生世界第一的汽车品牌。

  责任编辑:

编辑: 邬丹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