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五菱创新“抱团出海”模式 “神车”宏光走出国门

//www.workercn.cn 2017-07-12 08:5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王跃跃 

  上汽通用五菱带动了耐世特、曼胡默尔、宝钢、五菱工业、凌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零部件配套企业到印尼投资建厂,并实现了有竞争力的整车产品、低成本的运营模式、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三大要素“组团出海”的创新模式。

  “脱胎于宏光的五菱Confero S在造型、空间、配置和舒适便利性全面领先,在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和安全性上与竞争对手相当,未来的市场表现值得期待”,有资深同行这样评价。

  “我们在印尼工厂工作的员工很想成为五菱品牌的第一批用户”,一位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总装车间的工程师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我来印尼才两个月,期间,已经有不少当地的员工对自己生产的五菱汽车表示出强烈的兴趣。”如今,他们的梦想已近在咫尺。

  活动现场

  印度尼西亚当地时间 7月11日 下午15时 , 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 首款产品——五菱Confero S下线 , 这也宣告 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在印尼正式投入运营 。

  创新“抱团出海” 五菱带领全价值链共同“走出去”

  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上汽通用五菱股东方——上汽集团积极响应,并着眼于汽车行业全球化发展趋势,提出了要建设成为“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世界著名汽车公司”战略目标。面对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的东盟市场,上汽集团携手通用汽车进军东盟第一人口大国——印尼,打造右舵车生产基地。

  据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介绍, 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总投资超7亿美元,占地60公顷,其中主机厂占地30公顷,供应商园区占地30公顷,工厂建成后将具备年产12万辆整车的能力。新工厂拥有四大制造工艺、质量检测系统、采用全球高标准、顶尖设备,保证产品的制造品质,是中国目前在印尼投资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

  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总装车间 王跃跃 摄

  “我们仅用了两年时间,克服海外作业难度、融入当地文化,并带动如:耐世特、曼胡默尔、宝钢、五菱工业、凌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零部件配套企业到印尼投资建厂”,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实现了有竞争力的整车产品、低成本的运营模式、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三大要素‘组团出海’的创新模式,向海外全方位输出中国汽车企业知识产权、品牌与产品、人力资源与团队,业务运营及管理模式,为当地业务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 王跃跃 摄

脱胎“神车”宏光 五菱Confero S对标日系车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市场推出的首款产品——五菱Confero S的原型车,正是被国内消费者爱称为“秋名山神车”的五菱宏光。为了更好地契合当地的文化需求,在印尼生产的五菱宏光被命名为Confero,意为“相聚”、“在一起”,表达了对印尼当地文化价值观血脉亲情、和睦团结的理解。

  五菱Confero S

  另外,针对右舵车型并结合当地实际使用情况,五菱Confero S在造型、乘坐体验和观感上进行全面提升,经过重新调校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有很大提高,是一款可以全面满足印尼用户消费需要的家用MPV车型。

  记者翻阅资料时发现,五菱品牌诞生于1985年,到今年已经走过了三十二载征程,旗下产品销量超过1391万辆,其中最重要的三款产品:“五菱之光”定义了安全微车,被《福布斯》杂志誉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五菱荣光”成功开辟了“大微客”的新细分市场;“五菱宏光”开创了全新的紧凑型商务车细分市场。既能载人又能拉货的属性,让五菱之光、五菱荣光、五菱宏光等产品被国人称为“神车”。

  走出国门后,五菱荣光、五菱宏光通过技术输出,已经实现了知识产权费由“缴”到“收”的转变。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代表中国提出的微车外噪标准得到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通过,成为了中国汽车业界影响国际汽车法规的首例。

  具体到五菱Confero S,其主要对标竞争车型为日本丰田和铃木的车型,相比日本输出印尼相对落后的技术、老旧的造型,上汽通用五菱输出的车型更超前。“脱胎于宏光的五菱Confero S在造型、空间、配置和舒适便利性全面领先,在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和安全性上与竞争对手相当,未来的市场表现值得期待”,有资深同行这样评价。(中国经济网 记者王跃跃)

  出口创新 上汽通用五菱从“借船”到“造船”

编辑: 邬丹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