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黑马”吉利崛起 广汽超越北汽

//www.workercn.cn 2017-08-17 00:00:00 来源:青年报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在前7月整体乘用车市场同比仅增长了2%的背景下,自主品牌相对乐观,整体销量同比增长4.67%,市场占有率达到43.45%,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13个百分点。不过, 7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7.92万辆,环比下降10.20%。

  普华永道思略特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彭波此前针对上半年车市销售情况撰文指出“车市的淘汰赛已经开始”。六大汽车集团多年未变的座次排列,在今年上半年出现变化,来自汽车数据咨询公司威尔森的统计数据显示,排名第六的广汽集团上半年排名已超越北汽,且有赶超长安之势。

  黑马吉利的崛起,让奇瑞、江淮这两大原本同属于“第二梯队”的品牌黯然失色。2016年自主品牌销量前十车企谁将会在竞争中第一个被踢出局,相信将很快会有答案。

  广汽上半年销量超过北汽

  对于几大汽车集团来说,旗下合资品牌从来都是市场销量和利润的绝对贡献者。以上汽为例,在其年销600万辆的业绩中,不足一成来自于自主品牌的贡献。因此,当今年韩系、法系以及美系福特都“感冒”的时候,包括北汽、长安这样的集团军也难免“伤风”。

  威尔森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六大集团中有3家市场销量都同比下降,其中北汽和东风同比下降23.2%和13.1%,长安也下降了8.3%。北汽旗下最主要的合资公司北京现代上半年销量大幅度下滑42.4%,上半年销量仅为30.1万辆。东风旗下合资品牌神龙汽车上半年销量同比下降48.5%,仅为14.8万辆。长安旗下长安福特上半年累计销售35.9万辆,同比下滑17%。

  异军突起,上半年广汽的销量突破101万辆,同比劲增30.9%,其中广汽传祺销量同比增长近六成,超过25万辆;前7月累计销量接近29万辆,同比增长52%。

  反观北汽,在合资品牌不给力的背景下,自主品牌的低靡也拖累了其整体市场表现,2016年,北汽自主品牌(含绅宝、北京和威旺)销量达到45.7万辆,但今年上半年,北汽累计销量仅为10.52万辆,同比下跌43.79%。第5的座次被广汽夺得,同时比前者销量少了近20万辆。

  在合资品牌的竞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自主板块的表现是未来几大集团竞争的焦点。“客观上说,合资品牌的表现并不能真正地体现一个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自主板块的经营情况才是实力的体现。”彭波接受采访时表示。

  二三线品牌不断分化

  与“财大气粗”的集团军相比,非集团自主在市场的淘洗中表现出来的分化则更为明显。在轿车和SUV市场平衡较好的吉利依然是当之无愧的黑马,7月份吉利国内总销量为90088辆,同比增长率达到惊人的94%,今年1~7月,吉利累计总销量为62.17万辆,同比增长了89%。超越长城的52.98万辆,后者今年前7月同比仅增长2.04%。

  长城在过去的若干年,一直是自主品牌中销量和利润的代表之一,但从去年开始,随着合资品牌的下压以及自主SUV的全面发力,长城的市场地位也在遭到冲击。

  抢占SUV的风口,部分二三线自主品牌近几年确实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这种模式的弊端正逐渐体现。江淮和众泰便是表现较为明显的两家企业。江淮在此前已经明确表示要放弃在轿车市场的投入,全力做好SUV,一气推出了5款SUV,在2016年,江淮乘用车的销量达到37万辆,但今年前7月,江淮乘用车销量仅为12.74万辆,同比下降近40%,仅完成全年40万辆目标的三成。其中SUV板块下滑最为明显,同比下滑高达53.5%。

  去年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超五成达33.3万辆,一下完成从一家三流车企到第三阵营转变的众泰汽车今年表现萎靡。前7月众泰汽车共售新车12.7万辆,同比下降25.78%,仅完成年销量目标不足30%。其中SUV车型累计销售仅9.36万辆,跌幅达32%。

  汽车市场亘古不变的原理就是产品就是竞争力,耐力的关键是保持持续不断的竞争力。因此,如何做好产品投放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尤其重要。比如上述长安的压力则来自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问题,需要把握好核心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而其余二三线品牌,能否在这场淘汰赛中站稳脚跟,考验的将是企业调整的快速和灵活度。

  自主和合资短兵相接

  在轿车市场,自主品牌几乎处于全面沦陷的状态,而在SUV领域,随着合资的下探和调整,留给自主的窗口期已经不多。在自主和合资品牌短兵相接的背景下,自主品牌如何调整成了关键!

  随着主流自主品牌的发展,在产品力方面,自主品牌已经开始有抢占合资市场份额的机会。去年以来,韩系车的走弱其实就是一例。一直以来,韩系车凭借着性价比的优势,以及在渠道方面的精耕细作,牢牢把控着主流汽车市场的江湖地位,但伴随着汽车消费市场的急遽变化,移动互联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原本在中国市场纵横驰骋的韩流也停下了脚步,车型更新速度过慢,产品本土化程度偏弱让韩系车的性价比优势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看来,“自主品牌和合资企业,产品的同质化或者反超的拐点已经很接近了。”他认为,中国汽车行业和合资企业的竞争,已经从“战略防守”到“战略相持”,然后再到“战略进攻”,目前,两者已经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在产品性能、品质、耐久、可靠性上,中国的自主汽车也会有赶超合资的可能。

  虽然如此,但在传统汽车领域,要全方位的去和合资品牌抗衡,并非易事。合资品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累积的经验和能力,并没有那么容易超越。现在,智能化和互联网汽车的发展为自主品牌提供了新的契机。蓝青松认为,与国外的消费者相比,中国消费者在智能化以及互联网方面的需求更为旺盛,这反向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和尝试。

  彭波也认为,汽车领域出现的新的趋势,如新能源、智能互联确实为中国车企提供了机会,但是否能做到后来居上,还有待市场检验。

编辑: 邬丹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