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本土化再结硕果 宝马全面领航新能源发展

//www.workercn.cn 2017-10-26 08:25:1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在中国、为中国”,精准地概括了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发展战略;如今,这一战略再结硕果。10月24日,华晨宝马沈阳动力电池中心正式揭幕。该中心以华晨宝马的研发力量为主导,致力于打造符合豪华汽车品牌要求的更具本土优势的高压动力电池技术。“在沈阳建成的创新动力电池中心是宝马集团电动出行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首家由豪华汽车制造商建立的动力电池中心。”,负责生产的宝马集团董事齐普策(Oliver Zipse)先生特别指出,“这是继德国和美国,宝马集团在全球第三家完整的动力电池中心。”。该中心集电池研发、生产及测试于一体,并采用创新及内部定制的生产流程,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华晨宝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力。

  华晨宝马沈阳动力电池中心正式揭幕

  “在电动出行方面,宝马集团一直是市场的先行者”,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先生透露,“早在2008年,宝马集团就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城市完成了MINI E的实路测试;去年,在中国的新能源车销量实现翻番”。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9月底,宝马集团向全球客户交付68, 687台BMW i、BMW iPerformance和MINI电动车型,同比增长64.2%。宝马集团目前提供9款电动车型,是全球领先的供应商之一。宝马集团计划到今年年底在全球范围销售10万辆电动车。事实上,“在宝马集团宣布的全新‘第一战略’中,电动出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康思远强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宝马集团正努力构建以客户为核心的新能源生态系统。在中国市场,宝马集团旨在为客户提供 ‘从产品到服务’的完整电动出行解决方案”。据悉,宝马正在研发、电池解决方案、技术创新、品牌与产品、充电与基础设施以及电动出行服务等方面积极构建完整的新能源生态体系。

  全新BMW 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目前,在豪华汽车制造商中宝马提供了最丰富的电动车产品阵容:5个车型系列覆盖从SUV到超级跑车的多个产品类别。明年,随着全新BMW 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上市后,宝马的电动产品阵容将扩展至6个车型系列。作为继BMW X1插电式混合动力之后的第二款实现国产的BMW品牌新能源车,全新BMW 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独享华晨宝马主导开发的双模组概念,并结合宝马集团最新的eDrive技术,使得新车在安全性、环保性以及智能化方面成为高档新能源车型的标杆。

  据介绍,全新BMW 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搭载的动力电池,经历了包括碰撞、穿刺、火烧,浸泡、挤压等在内的60余种机械和功能测试,同时在中国极端环境的测试中,即便在零下30℃也能稳定提供动力输出。在高安全标准的基础上,这款高压动力电池还实现了宝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迄今最高的电池能量密度——其能量密度高达111瓦时/千克,较上代5系混合动力车型提升了70%。此外,新车的纯电行驶里程达到61公里,纯电最高时速可至140公里/小时,百公里综合油耗仅1.9升,充满电池所需时间也只要4小时。

  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

  为了延续产品上的优势外,宝马集团于今年7月份在沈阳成立了新的研发中心,借此为国产新能源汽车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而新成立的动力电池中心同样也将为国产车型保驾护航。据介绍,“工业4.0”设计理念贯彻于这座电池中心,为中国的高压动力电池生产设立了新标准。在大数据方面,IPM整合流程管理系统可以追溯从电池元件诞生到动力电池投入使用的全过程,甚至包括紧固扭矩信息,从而进行质量管理。自动激光焊接提供高精度且稳定的焊接质量,增加了模组框架的强度及电极连接的可靠性,以确保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由3D相机进行的光学检查,负责检验焊接异常趋势,验证和优化焊接质量,来防止质量缺陷的产生。

  宝马动力电池

  为了让中国消费者安心地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宝马集团未来还将持续完善销售服务网络,并进一步扩大公共充电网络。目前为止,宝马在中国已拥有超过200家新能源经销商。至2017年底,通过与充电服务运营商的强强联手,宝马在中国的即时充电桩将突破65000个。此外,在电动出行服务方面,宝马集团从去年开始在中国试点即时出行(ReachNowTM),并将于近期在成都正式推出。

  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内部

  随着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的投产,深耕中国市场的宝马,进一步奠定了其在电动出行领域领航者的地位。

编辑: 邬丹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