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丑闻频发 日系车企应对250万辆进口车做出解释

//www.workercn.cn 2017-11-01 08:33:3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郭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大量数据后统计,自2005年起至今,我国进口车数量已突破千万辆大关,达1010万辆。其中,日系进口车数量累计达到253.4万辆,占进口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日系进口车几乎涉及所有的日系车品牌,很多车主已因丑闻频发而深陷焦虑与不安,相信日系车企会尽快对这些忠诚的车主以及与其直接关联的上千万人有所解释和交代。

  据中新网昨天(10月31日)消息,有日本媒体报道,10月30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向违反国家规定实施新车无资格检查的斯巴鲁指示进行业务整改,要求在约一个月之后汇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的措施等。

  斯巴鲁社长吉永泰之在新闻发布会上鞠躬道歉

  这显然是对10月27日,日媒曝出:“斯巴鲁方面已承认,其在日本群马县的组装工厂,存在由无证人员参与车辆最终出厂质检违规操作”事件的回应。而在略早一些的10月19日,日产汽车被曝“质检造假丑闻”。

  还是在刚刚过去的10月,8日,日本神户制钢所的造假丑闻爆发,影响不但几乎波及到日本的全部制造业,日本的所有汽车企业无不深陷其中,而且广泛影响到欧美市场。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数起违规、造假丑闻发生后,日系车企几乎众口一词地发布“不影响中国市场”一类的说法。

  如10月19日,因“车辆出厂检验违规操作被曝光后仍未停止”,日产汽车决定日本国内6家整车厂全面停止发货和新车登记手续。但在回应一家中国媒体的采访时,日产中国相关负责人却表示,“该事件只出现于日产汽车的日本工厂,所涉及的车辆仅在日本国内市场销售,不影响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其他区域市场”。

  再比如,有媒体报道,在27日的发布会上,斯巴鲁社长吉永泰之表示,由于此次涉及造假的质检标准是由日本相关质检机构设定的,并没有应用到出口车辆当中,暂时出口车不受影响。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市场对日系车丑闻如此"免疫"和"绝缘"?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好奇,更由于日系车企在高田气囊事件之后对中国市场的消极态度,难免让人产生更大的疑问。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了他的担心和疑虑:“日本车企是否会在明知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将其发往中国,使得中国市场遭受不公正待遇”?

  10月17日有媒体报道,今年8月,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内部调查发现该公司产品存在篡改数据、以次充好的情况,部分产品的篡改历史甚至长达10年。

  同样是来自媒体的报道,“据神钢官方网站介绍,其汽车阀门弹簧用线材占据了世界上50%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神钢所生产的汽车铝板材在日本国内拥有近50%的市场份额”。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大量数据后统计,自2005年起至今,我国进口车数量已突破千万辆大关,达到1010万辆。其中,日系进口车数量累计达到253.4万辆,占进口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无论以上哪个数据,神钢产品在日系车中的比例都非常之高,存在造假丑闻的概率也更高,对过去十余年进入到中国市场的汽车都有百万量级的影响。

  作为佐证,10月中旬,一则“第一批卷入神钢造假详细车型图示与问题曝光”目录引起震动,其中所涉及的车型来自多个日系车企,包括雷克萨斯、丰田、日产、英菲尼迪、本田、马自达和斯巴鲁等7个日系知名品牌,而雷克萨斯、斯巴鲁、丰田和日产等品牌在进口车中占有非常高的比例。

  然而,日系车造假丑闻的历史还在不断地被深扒与追溯,其影响也可能波及到更大的日系进口车范围。

  10月27日,斯巴鲁被曝“质检环节造假问题并不是这几年的事情,而是存在了30多年”;就在同一天,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透露,日产开始造假的时间至少始于1979年,这意味着日产的造假行为至今已经持续了接近40年”;还在此前,有日媒称,围绕日本神户制钢所篡改铝、铜产品数据问题,有关人士指出,该公司的国内工厂从几十年前就开始造假。

  论坛截屏

  随着日系车造假丑闻被频频曝光和调查的不断深入,国内消费者对于日系车的不安情绪也在不断发酵中。如在一些网站的论坛中,不少日系进口车车主表达了对自己车辆安全性的质疑,甚至一些已经预定了日系进口车的消费者已经选择退车;而以往要加价购买的车型,出现较大的松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进口车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存认为,“日系车本来在消费者心目中就有车身偏软、不安全的印象,而此次的造假丑闻将会更进一步降低日本汽车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可见,多家日系车企,长达几十年的造假丑闻,已经影响到更多的日系进口车车主及其亲友,影响到人们所参与的交通和社会环境……人们有理由相信,日系车企能够尽快对这些忠诚的车主以及与其直接关联的上千万人有所解释和交代。(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

  7品牌30款车型被曝卷入“神钢造假”事件

  “神钢”收到美司法部传票 或因欺诈罪追责

  跃跃御市:造假、瞒报助推日系车走向万劫不复

编辑: 邬丹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