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益友常来常往 匠心传承非遗技艺
据说在所有的“天工奖”金奖获得者中,张志坚要的工费是最低的。与其说他是匠人,不如说他在以艺术家的身份要求自己。
张志坚擅于结合各种雕刻手法进行创作,在创作和雕刻过程中不断推出新的理念和新的创意,把自己的艺术思想通过手中那精致的玉石表现出来。他希望大家能多接触到它的东西,希望大家认可他的艺术理念、艺术行为、艺术方式。
张志坚出工很慢,有时一块玉料搁置半年,他也不动。
欲见最美的风景,必先走过最曲折孤独的路途。这是一场艰苦和兴奋的博弈,坚持就是一切:坚持艺术的初心,坚持自己心中的目标,坚持自己的审美,坚持挑战自身能力的底线。
看玉、画玉、雕玉,感觉来的时候,张志坚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经常一干一夜,直到黎明才去休息两个小时,赶在8点半工作室开门前准时到。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一块默默无闻的石头,从打完粗坯开始,一点点变化,越来越清晰,直到最后传神。这是一个让人惊讶的“从无到有”的神奇的创造过程。
一块翡翠原石,只有在对的时间,碰上对的玉雕师,它才会大放异彩。同一块翡翠原石,在不同的玉雕师手里,因受玉雕师本身文化、修养、生活阅历的不同,也会被设计成不同的题材。玉器的最终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雕刻师傅的工艺和水平上,一块好的原石,遇人不淑,一刀错雕,损失巨大,回天无力。
这种时候,别人躲得远远的,张志坚却总是忍不住救急。一位江西的货主,48万买的材料,找了一位玉雕师雕刻绿度母。谁料在揭阳等了一个月,盘缠都花尽了,成品出来后,不但形不好裂也没避好,拿到市场上,开价才11万。眼看要血本无归,他们求到了张志坚。张志坚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赶了五天四夜,货主最终以67万出手。
心是莲花,佛在心中,慈悲也在心中。问及此事,张志坚并不多谈,只是感慨地说,一是不忍心暴殄天物,二是不忍心见他们倾家荡产。
“玉石行业并不像常人想像的那么光鲜亮丽,一块石头可以让人富有,也可以让人穷到吃不上饭。一分色差十倍、百倍的价,稍不留神看走了眼,赔钱得遍地。也不乏几个亿身家的,最后穷得连饭也吃不上。”
张志坚技法多变,绺裂处理刁钻,作品构思巧妙、工艺细腻,在业内本来就有“佛教人物第一人”的美誉,再加上他慈悲、善良、朴实、乐于助人的秉性,慕名而来的客人和朋友越来越多:有大师级的同行来让他把关作品的,有要求鉴定真伪、评估价格的,有寻求加工落款的……只要不是在创作的紧要关头,张志坚都尽量抽出空来热情接待,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能教绝不推辞。
大唐,如一座高峰,屹立在历史深处,同时也矗立在今天人们的心中。张志坚认为是包容的力量缔造了巍巍大唐,让中华文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创建了一个伟大的文化盛世。
面对传统手工技艺遭遇的传承危机,张志坚深感,包容的必要性。想包容,能包容,首先要有一颗玲珑剔透、无分别的心。他对人对事,都坚持如此。
谈及非遗现状,张志坚感慨说,目前学习玉雕的大多只会坚持个三四年,拿个中级职称就走了,出去做老板、赚快钱,但这些人只学了手艺,基础还是薄弱,根本谈不上传承,这是整个行业所面临的紧要问题。
如何将传统的、优秀的东西继续传承下去?国家近些年一直在弘扬工匠精神,张志坚认为每一个手艺人都应该重视、响应,从自身做起,秉承匠心。
志存高远,坚定不移。张志坚毅然决然地走在传承非遗技艺的路上。(王佳宁 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