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还河
无渠难引水,无水不成渠。在宁夏,灌区渠道就是联结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血脉,怎么强调保护都不为过,“护渠就是护命”
水渠是动脉,将养分、水分输入塞上平原,孕育生命;排水沟就是静脉,带走盐碱、杂质,为下游湖泊湿地补水,还清水于黄河。
两者缺一不可,是整个引黄灌溉区有序发展的灵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套系统却承担了太多功能,特别是自古以来作为农田退水的排水沟,一度却成为污水排放的主渠道。2016年,全区监测的13条重点入黄排水沟水质总体为重度污染,其中11条属于劣Ⅴ类。
“在那天,我又独自一人带着相机,希望拍到久违的儿时的清澈,可我寻找了很久,找到的只是这凄美的雾色,和令人作呕的工业污水……”3年前,一位摄影师发在“吴忠贴吧”里的帖子,引发了大讨论。
清水沟,这条明代万历年间修筑的排水渠,多年来一直是市民吐槽的对象。上游有食品加工企业,中游有奶制品厂和纺织园区,两岸布满民居,更有居民将旱厕直接建在渠边。
“如果几年前你来清水沟,绝对不愿多待一分钟!”吴忠市水务局工程师赵光博坦言。
“这是臭水沟吗?”10月15日,当我们漫步清水沟时,三三两两的行人闲庭信步,天上沙鸥翔集,水面碧波粼粼,听着亲历者的描述,恍若隔世。从2017年开始,吴忠围绕清水沟打造生态长廊、文化长廊、绿色长廊、休闲公园,使水韵风情得到充分显现。
投资5亿多元,小作坊全部拆掉,工业污水全部进处理厂,路边的民居有序搬迁,10.5公里河道清淤拓宽……与清水沟打交道两年,赵光博感觉像重新上了一次大学:“学了4年农田水利,如今感觉不够用,过去只是修堤建坝,现在道路、生态、绿化、雨污分离都要考虑到,这是崭新的课题!”每天泡在现场的赵光博,用相机记录下了点滴变化。
右岸11公里自行车道直通黄河,音乐广场采用了最新的LED技术,两岸花红柳绿让人心旷神怡,还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如今在“吴忠贴吧”里,很多人将清水沟列为夏日乘凉纳暑必去之地。
走遍整个引黄灌区,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
不过也有人暗自担心,整治结束时,会不会就是污水归来日?
2017年起,宁夏全面推行河长制,围绕重点入黄排水沟综合整治等12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利通区上桥镇党委书记李国强,是上桥段河长,每周都要去清水沟察看。察看前,他会打开手机APP“河长通”和“巡河通”,巡河轨迹会通过手机APP自动采集并上传平台。“这两年,越巡越舒心,群众参与意识越来越强。”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在宁夏,灌区渠道就是联结生命共同体的血脉,怎么强调保护都不为过,相反,我们亏欠的太多。我们将加快宁夏引黄古灌区保护规划的编制,推动整个灌溉体系的系统保护。”白耀华表示。
今年,宁夏黄河入境和出境水质,全部达到了二类标准。
董天成退休后,儿子董自荣成为家里第三代水利人。老人的话不多,有几句却时常挂在嘴边:“护渠就是护命,过去修渠、堵口甚至放水,都是高危工作。现在虽然不用拿命换水,但是咱们从黄河取走什么都应该更好地还回去。”
父亲的话,儿子有自己的理解。“前人在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从无坝引水到筑坝修渠,才有了今天的‘塞上江南’。技术或许会过时,但是理念和精神却应该一代一代传下去!”(本报记者 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