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冲击和影响,更是把中国推到了国际聚光灯下。如何理解这种处境以及中国如何应对,的确是紧迫的问题。笔者以为,此时此刻,我们切忌过分关注和强调某一方面的舆论和事实,需要从整体视角和辩证思维看清中国所面对的国际风险和机遇。唯有如此,才可能全局性地把握情况,免走极端,才有可能顺利度过危机,更可能转危为安、化危为机,把中国的和平发展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国际风险不容轻视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中国没有经验可循,没有先例效仿。党和政府果断决策,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疫情管控措施,全国人民居家隔离、停工停产,专业人士逆行武汉,支援湖北。经过两个多月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然而,在国内疫情好转之际,病毒却开始在全球暴发,特别是目前的欧美国家,面临着比中国当初更加严峻的形势。疫情和抗疫迅速变成一个国际政治话题,给处在风口浪尖的中国带来了诸多风险和机遇。先说风险。
一是国际舆情中的风险。随着欧美国家疫情的加重和疫情所导致的危机和压力,加之其对中国的固有成见和偏见,一些对中国污名化的舆论冒出,各种诸如“中国病毒”甚至追责中国的说法和报道煽风点火、颠倒是非,试图置我国于国际舆论不利地位。
二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风险。此次疫情凸显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枢纽地位。在疫情告急时,美国发现其药物中所使用青霉素有45%、布洛芬几乎100%都是来自中国。急需和战略性防疫物资如此依靠中国,引起了一些国家政府的担忧。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罗德呼吁美国企业搬离中国,并建议政府全额资助这种行动。日本推出的7万亿元人民币抗疫救助方案中,也专门列出了约合158亿元的资金,帮助制造商将生产线从中国撤离,通过迁回日本本土或转到其他国家,以实现生产基地和供应链的多元化。我们要警惕这些言辞和行动引发其他国家的效仿。
三是疫情下逆全球化趋势的风险。疫情之下,不光中国面临着全球产业链的风险,一些之前将关键的医疗设备和医疗物资“全球化”的国家,如今也因为全球化而降低了抵抗风险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快各国重新分配产业链,削弱全球化,甚至可能会保守地选择“逆全球化”。这一趋势又会间接地加大上述的两种风险,警惕可能会出现针对中国的产业脱钩、舆论围堵,甚至对抗等局面。
国际机遇值得期许
无论外界如何评论,中国此次“真金白银”地战“疫”以及目前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硬核”现实,给中国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国际机遇:
第一,作为最早遭受疫情、最快取得阶段性防控效果的先行者,中国为世界战“疫”作出重要贡献。此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充分肯定中国的战“疫”贡献,正是由于中国作出巨大的牺牲,中国采取的从源头上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令人鼓舞,为世界争取了时间。眼下,中国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随着复工复产复学,居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这对于当前正在应对疫情暴发的国家来说,中国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及有序复工复产政策值得借鉴,不少国家都在主动向中国求援和学习。中国的行动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展现了大国担当。
第二,积极援助其他国家战“疫”,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截至4月10日,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12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在内的物资援助。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从3月1日到4月4日,中国出口主要防疫物资102亿元,主要包括口罩约38.6亿只,防护服3752万件,红外测温仪241万件,呼吸机1.6万台,新冠病毒检测试剂284万盒,护目镜841万副。除了医疗物资,中国还累计向11国派出13批医疗专家组,同150多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举行了70多场专家视频会,分享中国的战“疫”经验。可预见,这些援助行为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
第三,新冠病毒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十多年来,中国积极倡导、呼吁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此次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更直观地告诉世人,人类就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一方面,病毒的快速传播,反映人口跨国频繁流动和物品跨国密集交换的“全球村”已成为现实;另一方面,病毒面前,人类没有旁观者。无论任何国家、民族、宗教,不分王室成员、国家领导或黎民百姓,都可能是受害者,病毒成为人类的共同敌人。只要地球上还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病毒,一损俱损的风险就会存在。也正因为这样,我国在实现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正有序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开动机器,为全球防疫抗疫加快物资生产。这既是帮助世界,也是救助自己。面对共同的敌人新冠病毒,人类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