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7年来,他一直被称为村里的“老黄牛”,充当着村民致富的领路人、村庄美景的“设计师”、广大群众的贴心人等诸多角色,他就是江苏省沛县魏庙镇佟场村党支部书记孙守则。17年来,他工作的目标只有一个——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图为孙守则(左一)正在查看全村育秧基地内秧苗的长势。(资料图片)
发展产业,他是致富领路人
佟场村地处微山湖西畔,辖佟场、孙大庄、共和村三个自然村,人口4005人,耕地面积约3200亩。以前村里条件很差,村里有个民谣:“佟场是个贫困村,住着草房烧苇根,雨天泥泞别出门,黑天出行绊倒人。”要当好这个村的领头人,孙守则感觉压力还是有点大。为了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村民的信任,他暗下决心:“困难再大也得干好!”
为让村民发家致富割除“穷根”,孙守则组织村民搞草苇编织、开垦湖边地、发展种植和养殖业,鼓励有条件的村民搞草苇运输。农闲时节,草苇编织成为佟场村的一大特色,男女老少齐上阵,忙得不亦乐乎。为扩大草苇编织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孙守则带头跑销路,成立了村草苇编产销协会,搞活市场流通,全村70%的农户从事草苇编织,产品销往山东、河南、安徽等地。
为带动村民搞好种植业,孙守则将村里开垦的200亩拾边地承包给村民,自己到离家40多里的山东省微山县高楼乡渭河村租了20多亩湖田搞水稻种植。“作为村干部要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当时我不承包本村的土地,主要是免得让人说闲话。”孙守则说,“那时在湖里种地很苦,来回近百里路,渴了喝湖水,饿了啃干粮,累急了就枕着‘坷垃头子’睡觉,一年骑坏一辆自行车,却挣了2万多元。”孙守则一年“暴富”,在村里引起了连锁反应,很多村民跟着效仿,第二年全村种植水稻2000多亩。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村里又催生了稻米加工业和运输业。
村民郑广勤原有一个家庭作坊式稻米加工厂,当孙守则得知他想扩大生产规模时,主动上门问他有什么困难需要村里帮忙。郑广勤深为感动,说资金和场地都有些难度。随即,孙守则联合村民帮助郑广勤贷款50万元,又利用村头7亩低洼地帮助郑广勤建起徐州广勤稻米加工厂。如今,徐州广勤稻米加工厂每天加工大米100吨,并带动周边200余农民干起了稻米运输。
孙守则还通过土地流转组建了佟场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以特色种植、销售为主,首批入股农户达160户,管理经营1个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和1个设施蔬菜种植项目区,村民的种植效益大幅提升。
目前,佟场村已形成物流运输、防腐建筑、稻米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仅“自卸王”、“大解放”等大型车辆就有100多辆,中小型运输车辆有200多辆,每年为村民带来200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