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范名涵带领团队一鼓作气,相继成功研制了折皮机、晾晒、切丝等一系列配套机械,实现了从进料到成品一条龙自动化生产,鱼丝加工能力不但达到了班产量(8小时)四吨的规模,而且可以一年四季不间断地生产,从根本上解决了只有冬天才可以制作鱼丝的难题。尤为可喜的是,他们还一举拿下了鱼丝擀皮机、折皮机两项国家专利。
范名涵正在观察煮熟后的新产品蝴蝶鱼
精益求精,用品质树立国家标准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万千工匠师傅永远的旗帜和楷模。”范名涵说,自己要不断地锐意进取,以产品质量服人、用良心办事、用形象树人。
在手工鱼丝传统制作过程中,大多凭师傅个人的经验、技艺水平,因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而现代工业生产和传统手工作坊的根本区别,除了手工和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不同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制订一套统一规范、完整而科学的质量标准。这对范名涵来说,又是一个全新但又无法回避的课题。在他担任食品厂厂长之后,遇到的第一道难题,便是质量标准的制定。为此,他们在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鱼丝原材料的配方、工艺、风味、干湿度等,逐一作出明确的规定,制定了科学的地方标准,并据此提升为国家标准。质量标准一旦确立,就成了产品不可逾越的红线。
有一次,公司生产了5000多公斤鱼丝,由于干湿度把握不够,虽对口感、风味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煮食时有可能造成一节节地断裂。对于这样一批产品,有的人主张拿到市场上卖,也有人主张分给职工食用。但在范名涵看来,这关系到产品的声誉、企业的形象,决不能因这一批产品破坏公司整体形象。于是,他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将这批鱼丝全部地销毁,这件事在职工中造成了很大的震动。虽然公司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通过这一行动,有力维护了企业形象,使职工牢固树立了“质量第一”的意识,也促进和培育了公司“厚道人、地道味”企业文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