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职业院校里走出工匠种子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庞慧敏 实习生 谢宛馨
2018-07-13 07:31:44

不同于以前零基础进厂的“社招”员工,现在技能人才培养根植在源头——职业院校。在校期间既是学生又是学徒,走出校门他们是新模式下成长的青年工人,有着更多的成长契机和空间——

一颗工匠的种子在这里萌芽

漫画作者 赵春青

  编者按 :

  从普通工人到大工匠的路有多远?对于以前传统的零基础进厂的工人而言,意味着从跟在师傅身后的小徒弟做起,在一个车间艰难地熟悉一个工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如今,车间不是从前那个老旧的车间,工人也不再是传统的工人。现在新型中青年工人的培养模式已经变得更加多样和丰富,伴随着入职、培养、晋升等模式的改变,他们的转变不仅体现在能掌握智能化数字化的机器,还展现在综合能力、职业素养的整体提高上。

  新型工人有着更为明晰的成长通道:从职业院校既是学生又是学徒模式化的培养,到进企业后师傅面对面教甚至“送出去”跨越千山万水“取经”,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思路的开拓……时代赋予产业工人美好的机遇。在迈向大工匠的道路上,他们趟出一条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路。本期开始,本版推出系列报道《跨越——迈向大工匠》,请读者朋友关注。

  “读书的时候成绩总逃不过最后5名,没想到现在还能成为一名工匠级别的人物,荣誉接二连三。”29岁的庞淇文笑着说起当年,作为广西机电技师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他在一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未出校门直接被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相中。如今他在铸件车间加工中心班,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拥有广西“十大工匠”的光环。

  从职校到企业,庞淇文无疑是新时代青年工人的典范。工人日报记者采访发现,职业院校和企业这些年以合作的模式,早已培植出一种水乳交溶的“校企联合办学”亲密关系,车间即是课堂,课堂亦是车间。不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零基础进厂的“社招”员工,从职校“准员工”规范化的培养到企业提供的平台发展,让现今的青年工人有了更多的成长契机和空间。

  “现在工人几乎全来自职校”

  “20年前工厂招收一部分技校毕业的学生,然后大部分靠社会招聘来填补车间的人员需求,过去师傅带一两个新人,现在工人几乎全来自职校。”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修动车间主任徐来发说,从业30年,他见证了传统招工与现在招工的转换和更替。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工种的工人只会做一个工种的事,甚至只是一个工序中的一小环节,车工绝不会钳工的活。而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入职时大多已能评上中级工的职称,并且会的很多,企业也需要这样的‘全能工’,不仅能使人员的安排更加灵活,还能提高工件生产的质量。”徐来发说道。

  丘柳滨毕业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铣工专业,当初以优异成绩考入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现任职高级专家,甚至成为厂里的第一位出席党的十九大的工人代表。

  “出发的那一天,厂里的领导们给我送花、办欢送会”,丘柳滨回想起出发去北京前的情景,恍如做梦。这一切都归功于丘柳滨20年来在厂里练就的一身本领,铣床、加工中心、滚齿机、插床、刨床没有他不会的东西,丘柳滨也成为工友口中“全身是刀,把把利”的传奇人物。

  而为了厂里的新老员工都能跟上时代的变化,柳机为员工提供了多达5000门课程的网上学习平台,这些课程中的一部分是每个员工的公共课,课程的完成度与工资绩效、荣誉职称评定相挂钩,其他课程则由员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

  徐来发感慨道:“从前我在图纸上作画,完成一幅图需要整整一天,现在使用电脑作画,一个小时就能完成。”肉眼可见的变化,不断提醒着这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老旧的车间,这儿的工人也不再是传统的工人。

  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厂里的学徒

  50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工业机器人在实训基地里一字排开,角落里摆着几张圆桌,实践的同时,同学也会坐在这里交流切磋。这便是柳职院与日本FANUC、美国康明斯、德国德玛吉机床集团合作,在校内共建的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校外则在合作企业如柳工、上汽通用五菱等建立实训基地。

  进入实训基地的学生拥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厂里的学徒,车间里技术精湛的老师傅不仅在厂里带学徒,也经常走进职高的教室做讲师。机电类专业还会另开设模拟德国模式的“双元制”班级。

  吴贵冰是中德双元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并同时是上汽通用五菱的订单班学员,5月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比赛中获得高职组第二名。坐在记者面前的他有些腼腆:“我现在已经能自如地操控多种工业机器人,在这些成绩中我渐渐找回了一些被高考挫败的自信。成为一名高级技师是我的梦想。”

  他身旁的同学甘良策,和他一起从大二开始便在企业实习,对于即将走上岗位的生活他们都并不陌生,并都充满干劲想成为机电行业的骨干。

  订单班的学员从招生开始便是相应企业的“准职员”,且相比于之前的普通班级更能贴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例如柳工在柳职院定制的“海外服务专员班”,便会在教学计划里尤为突出学生维修技能与外语水平的提高。等到“准职员”们毕业,通过企业的相关考核后就能真正成为企业的一名正式员工,而去年“准职员”通过的比例是95%。

  “由于等待学生毕业的周期过长,不能立刻解决企业的用人需要,因此学生的课程也调整为第二年便到企业的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工厂即教室的形式学习,我们也会发放学生补贴。”柳工培训学校校长戴柳娥告诉记者。

  就业难困扰着千万大学生,但是不少职校生却高枕无忧。柳州职业学院副校长林若森讲道:“有企业开出一年19个月工资、夏天另付高温假补贴的丰厚条件,仍然‘一员难求’,因为学生早早都被预订出去了。”据统计,2017年柳职高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需求比高达1:6。

  不同于旧时的工人,拥有综合的技能,掌握大量的实操经验,从职业院校走出的年轻人已然是一批新模式下成长的青年工人。

1 2 共2页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克罗地亚奏响逆转狂想曲

      北京时间7月12日凌晨,目睹克罗地亚队在半决赛中2比1逆转击败英格兰队晋级决赛后,现任克罗地亚足协主席苏克颇为感慨。这位1998年率领首度晋级世界杯决赛圈的“格子军团”勇夺季军的功勋球星,无限期待球队能在俄罗斯捧杯而归。

  • “欧洲红魔”还拥有未来

      在圣彼得堡体育场以一球小负法国队之后,极具天赋的比利时队终于停下了冲冠的步伐。不过,“欧洲红魔”完全可以满意自己的表现,他们在俄罗斯刮起的“红色旋风”将被人铭记很久,而在未来也将继续让世界足坛刮目相看。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聚焦“联合国村”青田 十万侨商“回乡”

      每两个月往返中国和欧洲一次,随身带的“新三样”是身份证、护照、绿卡,爱喝浓缩咖啡也爱家乡那碗米面。克罗地亚华侨陈映烈笑称,自己是做着全球贸易的“两栖人”。

  • 张河川:中国将为世界高铁建设提供更全面可行的方案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河川近日在第五届中俄博览会上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国高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在走向世界,将为世界高铁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全面可行的方案。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