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运赛场的那些教练们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每天都在亚运会的赛场上演。五花八门的项目中,这些身形各异,各有所长的运动员,都是因为天分被发掘,方被培养成材。能将自己的潜质尽情发挥,人生自然会更加精彩。“驽马”和“千里马”之间,也许并非泾渭分明,更取决于成长方向的选择。
-
国乒男团实现七连冠
乒乓球赛场,不管是亚运会,还是奥运会,只要中国队参加,金牌基本不会旁落。国乒的优势,虽然近年被逐渐蚕食,但乒坛霸主地位依然牢不可破。
新华社哈尔滨8月29日电(记者杨思琪 江宥林)夏日的哈尔滨,明媚的阳光透过纱帘打在书桌一角。68岁的邓军静坐在桌前翻译着自己即将出版的新书。
邓军是黑龙江大学一名教授,退休前在俄语学院任教。从1978年学习俄语以来,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和俄语打了半辈子交道。数十年来,她坚守在俄语教学一线,编写俄语教材,培养俄语人才,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和中俄两国关系的变迁。
与普希金同一天过生日
1950年,邓军出生在哈尔滨一个中西结合的家庭。她的母亲是加入中国国籍的前南斯拉夫人,父亲曾任中苏友好协会副主席。家庭的双语环境为她和俄语结缘创造了条件。
让邓军引以为荣的是,她的生日是6月6日,正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普希金的诞辰。“我们家和俄罗斯有着特别的缘分。”邓军说,她父亲的生日是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而父亲去世的那天正是列宁的诞辰。
1977年恢复高考后,邓军考入黑龙江大学,并从第二年春天开始正式系统学习俄语。
邓军有个好听的俄语名叫“伊娅”,这是在她出生前姥姥为她起的。“‘伊娅’在拉丁语中是‘紫罗兰’的意思,紫色又是我最喜欢的颜色。”说这话时,她轻柔的笑意不由浮上嘴角。
邓军回忆,在大学时,学校图书馆是她最常去、也最享受的“学术乐园”。馆内的俄罗斯经典作品她基本都借阅过,她还经常和妈妈一起阅读,分享读后感受。
1982年,邓军本科毕业并留校,负责讲授俄语听力、阅读、写作、口语等10余门课程。那时,外语教学是个短板,缺乏正规的俄语教材。邓军就和同事一边教学、一边编写教材,绞尽脑汁,努力实现俄语教学本土化。
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0多年里,荣誉接踵而来。邓军培养了数千名俄语专业优秀人才,参与编写、审定教材达20余部,授课时长超过10万学时,她也得到了国内俄语教学领域的广泛认可。
每个学生都是宝
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邓军就像一辆加足马力的小跑车,把全部的能量都释放到俄语教学中。
给新生上第一堂课,邓军会让每个学生做自我介绍,并说出最想说的一句话。一堂课下来,她就记住了所有学生的名字。“这是对学生最平等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老师记住我了’,会激发他们学习俄语的兴趣。”
在教学中,邓军一方面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鼓励,给他们信心,同时也为每个学生设定了一个“踮起脚才能够到”的目标,让他们在高强度的“魔鬼训练”中获得更快的成长。
“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邓军笑谈道,从学校回到家,哪怕是看电视、做家务的时候都会琢磨,哪些内容可以用在课堂上。
邓军尤其注重“用心”二字。她认为,只有心里装着学生,去了解他们每一个人,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从“邓姐姐”到“邓妈妈”,又到“邓奶奶”,学生对邓军的称呼变了又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她给学生的温暖,和她心中为国家培养俄语人才的紧迫感。
为家境贫寒的女学生缝制结婚礼服、劝说失恋后打算辍学的男孩子回到正轨、邀请毕业生到自己家里做客联欢……一批又一批学生唱着她教的俄语歌,走出校门,成为各个领域的青年骨干。
“也许是出于老师的本能,不想丢下任何一个学生。”邓军说。
2015年退休以后,为了防止语言退化,她依然坚持收看俄罗斯电视台的新闻、电视剧,常常一边低头看书、翻译,一边用眼睛瞄着电视机,这让邓军患上了眼疾,但并没有改变她坚持学习的习惯。
“让俄语教学为两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从1978年学习俄语以来,邓军成为中俄两国关系变迁的见证者。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影视界缺少国外影视资料,邓军就利用假期赶往长春电影制片厂,进行同声传译故事片,往往一天要录制四五部片子。这些作品成为当时国内导演、演员、编辑学习电影制片的珍贵资料。
后来,随着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很多关于中国城市的宣传片,都由邓军担任翻译或审定工作。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邓军最难忘的一段时光。中苏两国恢复贸易,急需俄语人才。邓军作为翻译,陪同黑龙江省教育代表团访问苏联,在4天里跑遍13所高校,结束时嗓子已经沙哑得说不出话。在一次双方经贸谈判陷入僵局时,邓军主动和两边沟通,为谈判的顺利进行架起桥梁。
“翻译不是简单坐在那里像机器一样,做个文字匠,是要为了促成贸易做工作的。”在邓军的帮助下,双方谈成了很多大项目,她也有了个外号叫“不要提成的翻译”。
2009年,邓军获颁“普京奖”。2011年,她又获得“普希金奖章”。但是这些奖章、照片都被她藏了起来。“这些是过往,是财富,但不能代表未来。”在邓军看来,这些成就是所有俄语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中俄两国友好精神的传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学习俄语,到俄罗斯留学,对俄语教学的需求再次增长。2013年,邓军受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邀请,负责带领俄语专业教师队伍。
中俄友好合作迎来了历史最好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邓军希望通过俄语教学,培养高水平俄语人才,服务中俄双方,为两国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每天都在亚运会的赛场上演。五花八门的项目中,这些身形各异,各有所长的运动员,都是因为天分被发掘,方被培养成材。能将自己的潜质尽情发挥,人生自然会更加精彩。“驽马”和“千里马”之间,也许并非泾渭分明,更取决于成长方向的选择。
乒乓球赛场,不管是亚运会,还是奥运会,只要中国队参加,金牌基本不会旁落。国乒的优势,虽然近年被逐渐蚕食,但乒坛霸主地位依然牢不可破。
“电影是文化的缩影,一个电影可以影响很大,澳门完全可以在电影方面多下点功夫。”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会长林卓华说。
在南阳市宛城区高庙乡邰庄村,村里有个“小能人”叫陈全喜。陈增喜看中他的经营能力,动员他把村里土地整合起来,成立一个合作社,带大家一起致富。在陈增喜的动员下,陈全喜有机艾草合作社成立了,陈增喜把所有技术无偿教给他,专利也免费给他用,一年多就见了效益,贫困户脱了贫,周围十里八村也被带动起来了。